神医小说

神医小说>三国之我为汉王本地下载 > 第15章(第1页)

第15章(第1页)

“军师以为,此英雄酒能够作价几何?”看着眼前眯着眼睛小口啜饮的庞统,趁着其还没有彻底喝醉,刘禅赶紧向这位资深酒友询问起了这高粱酒的定价之事来。“如……如此好酒,就算是一……一斛酒换两斛粮也……也值矣!”没等庞统开口,一旁几碗酒下肚后,说话都开始打结,但却仍是‘面色如常’的二爷,却是抢先给出了一斗酒换两斗粮的高价来。“云……云长醉……醉矣!如此好酒一斗才……才换两斗粮,也……太贱了。依……依统看,一斗酒怎的……怎的也要换……换上一斛粮才行……”果然,凤雏依然还是那个凤雏,如同之前其为冰肌纸所制定的价格那样,依然还是那么的‘黑心’。要知道,以刘禅刚刚观察计算出来的出酒率,这一斛高粱可是出了差不多六斗的酒。而且这还只是头蒸,待将这些酒糟晾凉后,还可加上酒曲再次发酵,再蒸一遍。如此以来,即便第二次的出酒率要低些,两次加起来的出酒率,怎么着也能达到和高粱重量一比一的比例。如此算下来,这一斛高粱所蒸出来的酒,可是能换来十斛的粮食,稳赚不赔啊!“然以酒换……换粮,终……终非长远之计。统……统以为,以为……呼呼~”虽然好酒,但凤雏却非真正的酒鬼。就算是到了这个时候,也依然还是保持了一份难得的理智与清明。只不过,这英雄酒实在太烈了,还没等他把话说完,醉意上涌的他已是呼呼大睡了起来。“来人,扶庞军师和二叔回房休息!”看着终归不敌酒劲呼呼大睡的庞统和二爷,中感动的刘禅随即叫来了仆役,把这两位一共都没喝到五升的醉汉扶了回去。第42章“阿斗,有如此好酒,你就等着新增钱粮仓库吧,哈哈哈哈!”四月中旬,江陵城内新建成的荆州酒坊内,看着那一瓮瓮被运出装车的烈酒,‘工作重心’已经完全从南郡太守转移到糜氏商行的糜芳,不禁满脸自信的开口笑道。开玩笑,单是冰肌纸和书籍出版,就已经让为荆州赚来了诸多钱粮了,现在又有了这消耗更大更快的‘英雄洒’,这钱粮还不滚滚而来?“舅父,冰肌纸和书籍的售卖可以钱粮布帛并行,但这英雄酒,只能以粮食交换。告诉那些世族门阀和商贾,他们若是自己运粮来换,酒价只收他们八成。且他们自己转手能卖多少,任凭他们本事”摇了摇头,这一次刘禅却是并未如同糜芳一样激动,而是再次重申了这英雄酒只能以粮食这种‘硬通货’交换的条件。毕竟酒水可是以粮食酿造而成,在这个粮食重于一切的时候,这个要求并不算过分。“八成?阿斗,我们何必让出如此大利?有糜氏商行在各地逐渐增加的商铺,根本无须他人转手倒卖……”很显然,如同冰肌纸和印刷术一样,对于这英雄酒的贸易,糜芳却仍是仍想着将其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面垄断。“舅父,酒水不同于纸张书籍。纸张书籍之物,即便是曹操孙权明知此乃我荆州敛聚钱粮之物,他们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讳禁止。但酒水不同……”看着满脸不解的糜芳,刘禅却是一脸郑重的开口跟其解释起来。要知道,这可不是在太平盛世的时候。在这大争乱世,粮食那可是真正无可替代的第一战略物资、硬通货!一方势力的强大与否,粮食那可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毕竟人是铁,饭是钢。没有吃的,你拿什么供养军队,拿什么争夺天下?所以对于酿酒这种恰恰要消耗大量粮食的行为,各路诸侯中只要脑子稍微正常点儿的,都会采取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措施来禁止。其实说起来,不止曹操孙权,就连刘禅自己的老爹刘备,在拿下益州后,也同样采取了禁酒令,只是没有曹操那么严格罢了。所以别看刘禅这‘英雄酒’只是‘卖’到曹、孙治下,并非他们自己酿造,但为了防止粮食这种战略物资外流,肯定用不了多久也同样会受到他们的禁止。“因此,趁着现在曹操和孙权反应过来之前,我们要尽可能多的吞进粮食。另外,舅父传下话去,英雄酒他们若是提前预定下单的话,本公子只收他们七成五的价格,但前提是先付粮,后提酒……”末了,为了尽可能抢在曹、孙发布禁酒令前吞入更多的粮食,刘禅甚至又给出了预定可以更进一步的优惠的条件。但不管如何,正如先前庞统所提醒的那样,这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只能解一时之急的法子,并非长久之计。所以,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刘禅还是得学曹操那样‘自力根生’,把粮食安全的问题彻底掌握在自己手中!只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的艰难!要知道,耕种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而这一点,老爹刘备却恰恰是曹刘孙三家中最弱的。这也是之前庞统提出用钱粮吸纳百姓返荆的阳谋时,刘禅根本就没有丝毫不舍便同意了的原因。然而这点儿人口数量,对于家底薄弱的刘备集团来说,却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刘禅也只能走‘质’的道路,打算从提高粮食产量上来想办法。只不过,在这个没有化肥,没有良种,更没有高产作物的时代,想要提高粮食产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啊!……“我说这个时候的水稻产量怎么这么低呢!这苗都不育直接就撒种子,就算是弄了种杂交水稻来,这产量也高不到哪里去吧?”想到这个时候不过两三石的水稻亩产量,再看看眼前这些正直接往田里撒水稻种子的百姓,即便在后世没有真正种过田,但也知道水稻是要先育苗的刘禅顿时忍不住一阵无语。原来,本着治标与治本两手都要抓的想法,为了找到提高粮食产量的法子,在将英雄酒的经营之事一并交给糜芳后,刘禅却是随即便开始了春耕的巡视。“公子也知道育苗之法?”听到刘禅的嘀咕,一旁戴了个大斗笠遮掩容貌的庞统顿时忍不住一脸疑惑的望了过来。“莫非军师也知道水稻要育苗?”听到庞统的询问,刘禅同样也是不由得惊讶不已。“统倒也曾见过有人先育秧苗后移栽的,只是不知其收成是否和比直接播种更高……”在刘禅惊讶的表情中,庞统却是说出了这个时代已经有人试着给水稻先育苗后移栽的做法。“这还用说吗,移栽的方法肯定比直播的产量要高啊!”得知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出现育苗移栽的技术后,根本就不用考虑,刘禅随即便一脸自信的对这移栽之法表示了肯定。说起来,相当长时间内都是采取火耕水耨种植的水稻种植,到了东汉时,种植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了。至少比起以往的那种放火烧草,然后也不耕田,直接放水播种的方式,现在播种前,至少已经会先耕田了,哪怕只是粗耕。“只不过,单是粗耕还不够,还得耙田、整地。移栽之时也要保持合适的距离……”末了,也不顾庞统等人的惊讶,刘禅也是毫不介意的将自己那所知不多的水稻种植知识一一说了出来。“公……公子从未种……种过田,何以会如……如此精通这耕……耕种之道?”听完刘禅这头头是道的水稻种植‘讲座’后,从小就是在屯田放牛生活中度过的邓艾,却是替随行众人问出了心中的疑惑。“呵呵,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路吗?只要是粮食,精耕细作之下,怎么着也比刀耕火种强吧……”面对邓艾提出的这个疑问,刘禅随口便给出了一个看似十分合理的解释。“公……公子英……英明!”对于刘禅所给出的这个理由,众人也是不得不承认十分有道理。毕竟自古以来,华夏的各种农耕技术不都是这么发展过来的吗?“传本公子命令,凡还未播种之田,皆按本公子所说之法,以育苗移栽之法精耕细作……”既然发现了可以改进之处,那自然不能置之不用不是?所以,就在这春耕巡视的路上,一道推广育苗移栽的水稻种植之法,随即便在刘禅这位州牧兼集团少主的命令下发布了下去。“顺便告诉百姓们,若是谁能找到产量更高的水稻良种或是消息,只要证明为真,本公子定重重有赏!”末了,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刘禅更是开出了高额赏金的悬赏,走起了群众路线来寻找优良稻种。第43章“你们说这耙田整地也就算了,这先种秧苗再费时费力的移栽不是没事儿找事儿吗……”江陵城外,一处水田的田梗间,几名刚刚平整完稻田正歇息的老农中,一名农夫却是有些疑惑的说起了刘禅这育苗移栽的命令来。说起来,在接到刘禅育苗移栽的精耕细作命令后,不少习惯了粗放耕种的百姓,也是对刘禅这多此一举的移栽命令疑惑不已。“哼,没见识的家伙!你也不想想,先不说公子十岁不到就能统领一州,就说冰肌纸、英雄酒这些东西,是普通人能制出来的吗?你们居然敢质疑公子的话,真是……”有质疑的,自然也会有深信不疑之人。而且因为有冰肌纸、英雄酒之事背书,对于移栽之事深信不疑的人更是占了绝大多数。“我说你们这些家伙,听公子的吩咐就是,想那么多干啥?公子不是说了吗,凡是用移栽之法耕种的稻子,今年免去所有田租,你们就知足吧……”原来,为了打消这些百姓的顾虑,刘禅却是颁布了凡是按移栽之法耕种的稻田,今年一律免去田赋的命令。“就是,老汉活了几十年,也没见哪个当官儿的像咱公子这样对百姓好过……”“对了老林头,公子不是在悬赏高产稻种的消息吗?你年轻时不还跟咱吹过牛,说哪里的稻子产量高不说,还只要两个月不到就能收成,你何不去跟公子说说,万一这事儿是真的呢……”闲聊间,其中一名农夫却是望向了先前那名维护刘禅的老农来。“嗨,这事儿我当年也只是听一个路过讨水的客商所说,谁知道是真是假?万一这消息是假的,那不成了欺骗公子了!”摇了摇头,这名被称为老林头的老农,却是坚决的摇了摇头。“我说老林头,这就是你的不是了。公子寻找良种,不也是为了咱们这些黔首吗?至于是真是假,自有公子派人去查证……反正咱又不是为了公子的悬赏,你怕什么?”看到老林头因为担心事情不实欺骗了刘禅,几名同伴却是忍不住劝起了他来。“那去跟公子说说?”被几个老伙计这么一劝,老林头也是有些动心了。“当然要去了,万一是真的呢?”……“军师,按说这荆楚之地自古以来便是水稻的原产地,不可能一个产量高些的稻种都没有吧?”这天,眼见悬赏良种的布告已经发出了十多天,却仍是一条消息都没有收到,虽说对此原本也没抱太大希望,但此时刘禅也还是不免有些失望了起来。“呵呵,公子自己也知,这稻谷种植已经数千年。优胜劣汰之下,那些产量低的早已被淘汰。现在留下的稻种便已经是最好的了,又哪有如此容易寻到更高产量的良种!”看到刘禅那满脸失望的样子,正整理着初具雏形的‘天网’探子所传回消息的庞统,却是并不怎么在意的开口宽慰起他来。“呵呵,军师说得不错,倒是小子太过性急了!”被庞统这么一说,刘禅也是不禁哂笑着摇了摇头。是啊,若是水稻良种这么好找,那也不会有后世袁老的杂交水稻什么事了。只可惜,想要等到袁老的杂交水稻,还得再等上一个‘白娘子’修炼所用的时间呢。“启禀公子,有一老农求见,说是有稻种的消息……”就在刘禅还在为后世袁老的杂交水稻而感慨之时,一名仆役却是一脸欣喜的小步快跑了过来。“人呢?本公子不是告诉你们,只要有人来上报此事直接把人领来吗……”看了看这名仆役身后并没有跟着报信之人,原本还一脸激动的刘禅顿时不由得面色一冷。“启禀公子,并非小人故意违令。实在是那名老农自己也不确定这消息的真实性,这才让小人……看到对待仆役下人一向好脾气的刘禅变了脸,惊恐之下这名仆役赶紧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既然如此何不早说?还不起来去把人……算了,带本公子去见这报信之人!”原本想让仆役去领人的刘禅,话到临头之时,却是又临时改变了主意,快步向着屋外走去。……“老人家只管大胆直言便是,不必担心消息的真伪……”看着眼前这名一脸忐忑、欲言又止的老农,刘禅赶紧摆出了一个自认为十分和蔼的表情宽慰起对方来。“公……公子,小人……小人也是年轻时,从一名日南郡而来的客商口中听闻……说是象林县有一种稻子,从播种到收获只需五十多天,而且产量极大,就算是随便将种子往野地里一撒,亩产也能收获七八石……”“只是小人他说得太过夸张,也就只是当成他在吹牛胡说,没有怎么当回事。现在见公子为了我等黔首百姓之事如此操心,小人这才……”见刘禅这位州牧大人并无架子,这名老农也是渐渐放松了下来,一五一十的将这高产水稻的消息说了出来。“日南郡象林县?”听到这个有些陌生的名字刘禅顿时不由得一愣。“象林县,去南海三千里,又称象林邑,乃是武帝元鼎六年平定南越后所设。后伏波将军马援曾铸铜柱于此,言‘铜柱折,交趾灭’……”就在刘禅还在为这有些陌生的地名愣神之际,却是不知何时,庞统也跟了过来。“初平三年,象林县功曹之子区连,趁我大汉内乱之际,杀害县令,自称林邑国王……”“等等,军师刚刚说什么?林邑国?”听到庞统说起‘林邑国’这三个字时,刘禅顿时不由得心中一颤,随即便一脸激动的向庞统望了过去。“公子,那不过是叛贼自立的伪国号而已。我大汉只有象林县,可没什么林邑国。”见刘禅居然直呼叛贼的伪国号,庞统却是不禁一脸揶揄的向他望了过来。“对对对,军师说得不错,这世上只有我大汉象林县,哪有什么林邑国,哈哈哈哈!”确认了这象林县就是林邑国后,刘禅终于是放声大笑起来。第44章“看公子神情,莫非这叛贼的伪国号与这位老人家说的稻种有何关联?”看到刘禅那一脸激动的神情,庞统若是还不知道这两者之前有关联的话,那他这凤雏可就白叫了!“军师说得不错……小子现在可以肯定,这位老人家说的高产稻种乃千真万确之事!”见庞统已经猜出了结果,兴奋不已的刘禅当即便肯定了点了点头。说起来,因为后世袁老的杂交水稻光芒实在太盛的原因,对于这又名占城稻的林邑稻,知道的人却是并不多,包括刘禅也是一样。所以,之前一直寻找优良稻种的他,却硬是没想起这大名鼎鼎的占城稻来。直到庞统说出‘林邑国’三个字后,他才猛的想起,后世的他曾经在一本穿越小说里见过这亩产只比杂交水稻低些的‘林邑稻’来。“亩产七八石的稻谷,公子此言可……可是当真?”得到刘禅的肯定,哪怕庞统这个见惯了大场面的凤雏,此刻也是不由得惊呆了,就连他手中酒葫芦的酒都倒光了都没注意到。没办法,要知道此时整个大汉的粮食产量,不管是北方种植的粟、麦,还是南方种植的水稻,基本上也就亩产两三石而已。虽然也有能亩产十石甚至以上的地方,但那都是精耕细作之下的最上等膏腴之地。就是翻遍整个大汉,这样的地方也找不出几块来。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刚才他可是听得清清楚楚,这七八石的稻谷产量,那只不过是当地土人随便朝野地里撒了点儿种子而已,根本就没有耕种一说。若是精耕细作之下,那不是……“哈哈,军师看小子像是戏言吗?七八石那只不过是人家随意刀耕火种弄出来的而已,若是换成咱们的话,哪怕是气候不同,精耕细作的话,亩产十石也并非不可能的事吧?”果然,就在他话音刚落之际,刘禅直接便一脸自信的将他心中的猜想给说了出来。“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林邑稻即便是在咱们荆州,一年也能种上两季。若是换成岭南交州这等日照丰足的地方,就是一年种上三季那也没问题!”末了,在庞统震惊不已的表情中,刘禅随后更是爆出了这林邑稻可一年种两到三季的惊人消息。“两到三季,如此算下来,那岂非是相当于亩产能达到……达到二三十石?”如此简单的计算题,根本就不用计算,一个能让人惊掉下巴的数字便猛的从庞统口中蹦了出来。事实上,庞统此刻的模样也确实和惊掉了下巴没什么区别。那清口水都如同痴傻呆汉一样,从他那大张的嘴角牵着线流下来了,哪还有半分凤雏先生的名士风范!“嘿嘿,理论上军师算得没错,不过这应该得在岭南交州这些地方才行。毕竟那里的气候更为温暖……”看着转瞬间便由凤雏变傻鸡的庞统,实在忍不住的刘禅顿时不禁一脸揶揄的坏笑了起来。“呃,既然象林县有如此高产的稻谷,那为何自武帝以来,没人向朝廷禀报过?”就在刘禅还在为庞统这难得一见的痴傻模样坏笑之时,用衣袖擦了擦嘴角的庞统,却是随即又问出了一个他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的问题来。要知道,这个时不管是交趾、象林还是日南郡,虽然地处偏僻,甚至可以说是蛮荒,但那可都是大汉实打实的直属郡县,而不是后世那些王朝设置的那些只在名义上有统治权的羁縻州。所以按理来说,哪怕就算是只为了自己政绩和升官儿发财,这些当地官员也不应该隐瞒这个重大消息啊。“呃,这个,可能是因为当地人的种植太过粗狂,官府没注意吧。再加上这种稻谷生长周期又短,口感上肯定不如咱们大汉的稻谷……”愣了愣神之后,刘禅也只能用这似是而非,细思起来却根本说不通的理由搪塞起庞统来。不过好在此时庞统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这林邑稻的巨大产量上,却也没有注意到刘禅的糊弄。“庸官误国,庸官误国啊!若是这林邑稻能早日传入,我大汉百姓又岂会有饥馑之祸……”因为有着冰肌纸、印刷术和英雄酒的成功先例打底,对刘禅所说的林邑稻之事根本就没半分怀疑过的庞统,这会儿却是痛心疾首的怒骂起那些历代交趾三郡的官吏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