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小说

神医小说>属虎女和牛男相配婚姻如何 > 第173章(第1页)

第173章(第1页)

除了这两种人工种植的银耳之外,倒是还存在着极少数的野生银耳,不过那样的银耳,在市面上购买到的机会基本为零。银耳这东西毕竟是养生用品,种出来也不是当菜吃的,于是老周这一次干脆也就没让发展袋装种植,至于活树种植,老周倒是想,但没有可行性,银耳是属于腐生菌,不能像香菇那样被种在活树上,它只能生存在腐木上。椴木种植出来的银耳,营养价值自然要比袋装种植的更高一些,但是产量方面就差远了,而且为了提高品质,这些银耳并不是在蘑菇棚里面种植出来的,而是采用露天种植,生长周期也相对要长很多。“卖相不怎么样啊。”老周一脸高兴地翻看着那些新鲜还未经过晾晒的银耳,这批银耳收获后,又将给他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要是放在大棚里面养,保准长得又白又大朵。”陈刚笑道。“还是别了,就这样吧。”老周也就是说说。“那咱这批银耳,是卖鲜货呢,还是晒干了卖?”陈刚问道。“这回就先卖鲜货吧,下一批多种点,到时候再说。”卖鲜货都能卖得完的东西,何必又要晾晒那么麻烦。这天晚上吃晚饭的时候,老周就对大家宣布,上水村那边有一批椴木银耳马上就要收获了,牛王庄上的长工短工们,每人限购两朵新鲜银耳,价格是三十块钱一朵。椴木银耳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市面上的价格本来就不便宜,以牛王庄农产品的价格来说,这个椴木银耳一朵才卖三十块钱,简直就是良心价了,大伙儿估摸着也就这一回便宜点,将来八成也得涨价,想当初,老周家的西瓜卖得多实惠,再看看现在的瓜价。“可我听说新鲜的银耳不能吃啊。”食堂里也有这么说的。“那你要是不放心,买回去先晒一晒再吃嘛。”什么鲜银耳不能吃,罗蒙反正是不相信这个话的,他们村子里的人也不是没从这附近的大山里采摘过野生木耳,都是直接炒了吃的,从来没发生过什么中毒事件。“我有个亲戚就是种木耳的,他们自己家都吃新鲜的,烘干过的口感差,营养成分也会有流失。”另外也有人这么说道。“我听说新鲜银耳可好吃了,稍微煮一煮就特别糯。”“嗨,吃海鲜还有过敏的呢。”“实在不放心,你自己买回去以后晒晒,反正我肯定要买新鲜的。”“这个椴树银耳,听说还挺补。”“就是一人两朵太少了。”“老周!小孩子算不算嘛?”“算。”“呦,这回咱算是赶上了。”“老周!肚子里的算不算嘛?”“算。”“那可太好了。”“老周!我家金子算不算嘛?”“它也吃银耳啊?”“……”第二天一早,头一批收获的银耳从上水村那边运过来,牛王庄上几乎所有长工短工都掏钱买了,虽然老周也说了,暂时不打算离开的人,可以先不着急,等到离开前再买了带回家去,但是大伙儿都担心到时候就没货了,所以个个都决定先把东西买到手里再说。上水村生产的这个椴木银耳个头小小的,也就比成年男人的拳头大一点,颜色看着也不那么干净,这都是露天种植的缘故,气味倒是特别好,闻起来有一股天然的清香。当天晚上吃过晚饭以后,就有好多人在院子里炖起了银耳,那些大锅大灶的,一锅能放好多个炖盅,当天采摘下来的银耳特别鲜嫩,撕碎了加些井水到炖盅里,再放一块冰糖几颗枸杞子,放在大锅里隔水炖,不到半个钟头就已经足够粘糯。“哎,小心点小心点,别翻了。”等到开锅的时候,大伙儿就纷纷围上去拿自己的那一份。四合院里的大锅基本上都是尖底的,大伙儿在锅里加个箅子,然后又加水漫过箅子,再将炖盅摆放在箅子上,这样一来,每锅都可以放不少个炖盅,而且还避免炖盅和锅底的直接接触,是真正的隔水炖,就是拿取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得注意平衡,这一个箅子要是斜了,上面那些银耳就都得遭殃。夜幕降临,大伙儿纷纷端着自己的那一份银耳到长廊上去吃,老周家的银耳炖出来甘甜清香、滑嫩软糯,有些人时候趁热吃,有些人喜欢放在井水上冰一冰再吃。有人跑到自己宿舍里把自己的脸盆拿出来了,打一盆井水放在长廊上,再把那一盅银耳放到里面,然后就坐在一旁和别人边聊边等,还有那心急的,时不时就要拿起调羹吃一口,还没等到那一份银耳彻底凉下来,就已经吃得七七八八了。还有些人仗着自己的炖盅大,装得没那么满,拿到附近水沟里去冷却的,牛王庄上的水沟都被截流成一个一个的小水池,水池里还养着山坑螺和溪石斑鱼这些东西,沟里的水流总是不急不缓地流着。他们把自己的炖盅放下去,然后就蹲在沟边守着,看着那炖盅在水里一沉一浮轻轻摇晃,有些人看了觉着画面挺美,就掏出手机拍张照片。“少放几盅,别把鱼给烫坏了。”老周这时候也捧着他的那个炖盅来到水沟边,伸手进去试了试水温,还好,还算比较凉。“老周,要不咱啥时候也弄个放花灯活动吧。”一个年轻姑娘提议道。“你们到镇上放呗,想放多少放多少。”镇上那些人都爱热闹,真要有人跑去放花灯,他们指定高兴,牛王庄就算了,他这些水沟里可都养着东西呢,到时候又是蜡烛又是纸灯的,到时候打扫起来也怪麻烦。说起来,再过几天就到端午节了,他们水牛镇上那条小河水面宽且浅,赛龙舟什么的那是不用想了,放花灯倒是不错。到时候他们还可以带猴娃子去看花灯,小孩子好像都很喜欢这些新奇热闹的场景,不知道肖树林会不会喜欢?晚上回到自家小屋以后,罗蒙就跟肖树林和猴娃子说了这个放花灯的事情。“放花灯?”猴娃子不知道放花灯是什么意思。罗蒙上网找了些好看的图片给他看,猴娃子看得眼睛一眨一眨的,确实是挺喜欢的样子。“你要组织这个活动?”肖树林问道。放花灯虽然不错,但是罗蒙要是打算牵头组织这个活动的话,那也不轻松。“咱不组织,咱就负责出奖品就好。”猴娃子既然喜欢,老周就希望这个活动可以办得热闹点,为了鼓励大家多做一点好看的花灯,奖品肯定是少不了的,至于组织工作,这个活儿完全可以交给别人去干。这事情要办起来也容易,老周先是把自己的想法跟胡群峰他们说了说,然后胡群峰等人又把这个主意跟镇政府里面几个相熟的人提了提。然后不多久,镇政府方面就放通知出来了,今年的端午节,他们镇上要举行放花灯活动,活动时间是傍晚六点到九点,鼓励水牛镇上的人们踊跃参加,到时候他们会给人气最高的几个花灯的制作组发放奖品,奖品由牛王庄提供。最后,还强调了安全方面的几个问题。这个通知一放出来,水牛镇上的大人小孩们就开始做花灯了,牛王庄上也是差不多的气氛,晚上大伙儿在院子里或者长廊上乘凉的时候,好多人就都拿着竹条铁丝纸张等材料,在那里鼓捣自己的花灯,有自己一个人埋头苦干的,也有三五一堆的。为了做出好看的花灯,这些人可都没少动脑筋,各种各样的创意屡见不鲜,不过在老周看来,他们那些人做的花灯都没有肖树林做的好看。肖树林的这个花灯也称不上特别有创意,就是一个用几张彩色糖纸做出来的一朵莲花灯,那灯乍一看不怎么起眼,其实活儿可细致了,要用细细的铜丝沿着糖纸的边沿慢慢地绕,绕出一朵朵花瓣的形状,那糖纸的颜色鲜艳透亮,天黑以后点上中间的蜡烛,再把这朵莲花灯往水里一放,水光映着烛光,甭提多美了。第320章端午节这一天,水牛镇上早早便热闹了起来,因为赶上节假日,好多单位都放假,学校也放假,听说水牛镇上这一次要办一个花灯节,好多家长就带着自家小孩上水牛镇来了,尤其是他们彤城这一带的。也有年轻人们三三两两结伴而来的,有上班族也有学生,也有一个单位里的同事们一起包车过来的。这边又开过来一辆面包车,是一个小区里面几个相熟的住户一起包车过来的,他们今天上午九点多钟集合出发,中午十二点多就到了水牛镇上。他们打算先在镇上逛半天,晚上参加完花灯节以后,再坐面包车回去,因为请来的司机非常有经验,晚上开车回市里,也并不怎么需要担心安全问题,晚上九点多钟看完花灯,回到市里大概也就夜里十二点多,在自己家里还能睡个安稳觉,反正明天继续放假,睡晚一点都没事。“哔哔……”这辆面包车开进水牛镇以后,很快就被前面的车流堵住了,隐约还能听到口哨声,看来是有人在维持秩序。“怎么回事啊?是不是没地方停车了?”车上的人纷纷打开车窗探头观望。“今天办花灯节,沿河那条街道不让进车。”马路边一个卖水果的老板娘笑着对他们说道。“那要不你们下车自己走过去,我找地方停车。”司机大哥对车上的人说道。于是车上的人纷纷下车。“西瓜要不要啊西瓜,一片两块钱。”刚刚那个老板娘马上又开始招揽生意了。“是牛王庄的西瓜吗?”其中一人问道。“嗨,牛王庄的西瓜现在一片两块钱可买不着咯,而且老周根本不搞批发,就算他肯批发,咱也批不起,没听说吗,他们家东西买得越多反而越贵。”那老板娘说着切了一小块西瓜给问话那人递了过去,道:“尝尝看,这个瓜也不错,附近村子里的一个老头种的,开春天还挺冷的时候,他就学人家搭了大棚育瓜苗,要不然这时节咱这儿的西瓜也熟不了。”“哪有买得越多反而越贵的?”人群中的一个年轻主妇笑着说了一句,显然是没把这老板娘的话当真。“还不信咋的?牛王庄上的东西,卖给极味楼的那个段老板的价格,听说比老周家超市里可贵了不少。”那老板娘说着又给说话的主妇也切了一片西瓜。“那肯定是给极味楼供的货源更好,起码外形更好看。”那个主妇一边咬着西瓜,一边跟老板娘聊天。“品相大小什么的,可能是要好一点,不过不管怎么说,没优惠那是真的,反正牛王庄的东西,批不批发的都差不多,也就是那个价。”那老板娘笑着说道。“这西瓜吃着挺好。”第一个尝西瓜的那个男人这时候就说了。这个水果摊上的西瓜,看起来真不怎么样,小小的一片,切得还那么薄,瓜肉的颜色粉粉的,好像还没十分熟透的样子,靠近尾端的部分,还有一小块白瓤。吃起来倒是相当不错,又脆又有瓜味,可能是因为没有熟透的缘故,甘甜中还透着丝丝的酸味。“妈妈我也要吃。”“行,咱买。”“好嘞,你们要几片啊?”“你只管切就是了,这么多人呢。”“老板娘,切厚点啊。”“再厚我就得亏本了,这西瓜一斤要一块八,这还是我死乞白赖跟那老头讲了大半天才谈下来的价钱。”“你这一片也没有半斤啊。”“有,不止半斤,不信你们称称看,我这里就有秤。”“我们这里五片啊,给你十块钱。”“好嘞,那边的还没给钱吧?”“放心吧,跑不了,那几个小孩都算我的。”“……”“牛车嘞,水牛馆大湾村牛王庄嘞,上车两块。”这时候路边驶过来一辆牛车,车上都还是空的。“今天牛车也能到水牛馆那边啊?”他们这些人虽然对水牛镇不咋熟悉,但在出发前也是做了一些了解的,知道水牛馆就坐落在水牛镇上那条小河边,差不多也就是今天举行花灯节的地方了。“这会儿还能进去,等到下午四点钟以后就不让进了,只能绕道从别的路走。”水果摊上的老板娘一边收钱,一边给他们解释。“那咱坐牛车吧?”难得来一趟水牛镇,他们也想坐坐牛车过把瘾。“这一车能坐几个人啊?”“这一车就能坐五个人,后边还有呢,很快就过来了。”“那我们几个先上了?我们这里刚好五个人。”“行,你们先去吧。”“晚上集合的时候要准时啊,九点半咱还在这里碰面。”“放心吧,九点半肯定到。”前面这五个人上了车,牛车晃晃悠悠地沿着街道前进,走走停停地,前面这一段路车子多,等过了这段路,和那些汽车分流以后,速度就快多了。车上的乘客也不着急,坐在车斗里咬着西瓜看马路两边的风景,要说这水牛镇,咋一看就是一个特别普通的小镇,街道也是很普通的街道,房子也是很普通的房子,就是空气挺好的,这个牛车也有意思。等车子驶上了小河边那条街道以后,景色就好多了,水牛镇上的这一条小河水面又浅又宽,河里还被镇上的人种上了一些菱角荸荠之类的作物,河水很清澈,可以看到水里的鱼还有螺丝,有不少小鸟在河面上盘旋觅食,还有成群成群的鸭子悠闲地游着。“你们吴局他爸妈听说也养了几只鸭子,每天捡鸭蛋呢。”牛车上一个看上去五十多岁的妇人就说了。“怎么样,好眼馋吧?”她儿子笑着问道。“等咱文文上了大学,到时候我们老两口也到这里住住看。”那妇人说。“那要等到啥时候去啊?你俩要是想来,等文文这个学期放了暑假,就带他一块儿到这里住一两个月,就当是避暑了。”她儿子说。“我们都跑这里来了,那你们两个怎么办?”他们家老爷子问道。儿子儿媳妇都要上班,而且都还是属于工作压力挺大的那种,他们老两口都退休了,平日里也能帮衬着做点家务带带孩子。“我俩怕什么,这么大个人了,还怕饿着怎么的?”他们儿媳妇就说了。“咱先看看再说,还不一定能找到住的地方。”老太太确实是有些心动。听她儿子他们单位上那个吴局长的父母说,这个水牛镇上空气好水也好,再适合老人居住不过了,他们自己养了一群鸭子,平时也不用怎么管,白天的时候把它们赶到小河里放着,晚上自己会回来,没事的时候,就跟镇上那些人一起编编篮子,也能有些收入。镇上的消费也不多高,每天早上好多附近村子里的人挑了自己种的菜到菜市场旁边去卖,听说吃着可不错了,跟他们在城里买的菜很不一样,价格还很实惠。“你们打算要在哪里下啊?”赶车那人这时候也看出来他们这一家子不是去牛王庄干活的了。“师傅,这附近有吃饭的地方没有啊?”老太太问道。“吃饭的地方啊,就这条街道上最多,等过了前面的水牛馆,就没多少饭馆面店了,不过今天咱这里办花灯节,再往前边一点,专门划了一条街道出来卖吃食的,你们要不就在那里下吧。”那赶车的师傅说道。“那行,我们就在那里下吧。”这个家庭的男主人拍板道。“你们这回过来参加花灯节,自己带了花灯没有?要是没有花灯的话,等一下可以自己去做一个。”那赶车的师傅又说。“哪里可以做花灯啊?”车上唯一的一个孩子问道。这个五口之家,就由一对老夫妻一对年轻夫妻再加上一个孩子组成。“就沿着这条路一直走,大概走二十多分钟就能看到,等一下你们吃饱了,就在路边等牛车好了,就说是要去做花灯的,他们都知道。做一个花灯二十块钱,提供材料,还有人教。”那赶车的师傅说道。“哎,谢谢啊。”这一家人高兴地道谢,等一下他们吃饱饭,时间也还比较早,去那边自己动手做一个花灯倒是合适,二十块钱也不算贵。说话间,很快就到了那条小吃街的路口,牛车停下来,这一家五口下车去吃饭,然后很快又有其他人上了车。这一次上车的是一群年轻男女,看着也就是二十六七的样子,应该是一个公司里的同事,他们人多,一辆车上不完,就先上了五个,剩下的留在那里等下一辆,反正这水牛镇上牛车来来往往的,不一会儿就能等到一辆。“师傅,我们要去做花灯。”年轻人们上车以后就说了。“好嘞!”赶车的师傅在空中一甩鞭子,牛车又再次启动起来,往牛王庄的方向一路驶去。等出了水牛镇,绕过一道大湾,就到了他们这些人说的要去做花灯的地方,这摊位就摆在柏油马路上,远远的就可以看到一把一把的太阳伞,太阳伞下面是一张一张的草席,好多人就坐在草席上做花灯。这条马路上的汽车本来就很少,今天很多车子又都被拦在了水牛镇上,只有少数几辆绕路过来的,一个钟头也难得看到一两辆汽车经过,他们在摊位的两头做了路障,远远的也打了标语,还留了大半边的马路通车,稍微占用马路边的一点地方,基本上也不成什么问题,就是那些带小孩过来的,一定要提醒他们把孩子给看住了,毕竟这条马路的一边是山坡,另一边就是溪涧。“还有位置没有啊?”这些年轻人付了车费,蹦蹦哒哒就往那边摊位上去了。“这里这里,我们这边已经做完了。”那边有一群人向他们招手。“你们速度还挺快的嘛。”这两群人显然是认识的。“等一下我们打算到下面的小溪里去找点山坑螺。”“那你们小心一点啊啊,别摔了。”“放心吧,又不是第一回了。”“从哪里下去?”“上去一点,牛王池那边有一条小路可以下到水库下游。”“往下面,从下洼子村那边走也行。”“这山风吹得人可真舒服,我都想在这里睡一觉了。”“做好了就别赖着了,耽误人家做生意。”“老周这买卖做得可真不亏,自己出奖品叫镇上办了个花灯节,然后又让自家小姨子在这里摆摊教人做花灯。”“是小姨子还是小姑子呢?”“呦,这个还真不好说。”“啥小姨子小姑子的?”这时候有个年轻姑娘拿着一些材料来到他们这边。“二丫,猴娃子管你叫啥呀?叫阿姨还是叫姑姑?”这些人笑嘻嘻问道。“叫姐姐。”二丫在他们那张草席旁边蹲了下来,有把手里的材料一样一样地往草席中间放:“你们打算要做几个?”“每人做一个。”“这俩人是一对,他俩做一个就够了。”“真的叫姐姐啊?”“那不是乱了辈分?”“那有啥的?我就乐意听他喊姐姐。”二丫浑不在意道:“你们打算做点什么样式的花灯?”“都有哪些样式?”“我给你们推荐一个吧?”“别拣最简单的来忽悠我们啊,咱要做就做个好看的。”“你们看这个怎么样?”“不要那个,我看这个更好。”“这个啊,你们做到天黑都做不完。”“别把人看扁了啊。”“你本里就不圆嘛。”“这个确实太难,咱还是换一个挑战吧。”“可难做了,昨天有个大姐也说自己特手巧,结果做了一个下午也没做出来,后来天黑了,她就带回去做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