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小说

神医小说>8月15开海是什么意思 > 第277章(第1页)

第277章(第1页)

  要求低的,识文断字、百般手艺、记账管事、下厨做饭样样不懂。  那她们有什么用嘛。第二百三十五章手艺  “好好学吧,教你们个手艺,不至于将来饿死。”  对人类而言,任何技能都是可以培训的,才不过半天,俘虏们已经能在火军的监督下烙饼了。  说起来挺让人悲伤。  小麦是修道院奴仆种的、面粉是修道院的驴子磨的、圆葱是郊外农民种的、盐是修士们过去买的、油是修士存的、饼是修女擀的、鸡蛋是修士们养的鸡新下的、在锅上是城内的贵族小姐烙的。  偏偏最后大饼出锅,没他们的份儿。  十二口大锅,从天刚蒙蒙亮便开始烙饼,开始的饼子才刚烙好就被等在一旁的第二牧野营战士吃了。  金灿灿的大薄饼香气扑鼻,可牧野营的战士脸上涂着染料、身上戴着骨饰,看着就比正常的东洋旗军吓人。  别管修士、修女还是那些为躲避危险自愿做明军俘虏的贵族家眷,都不敢跟牧野营的苗洛魁战士说话。  倒不是说东洋旗军就不吓人,其实东洋旗军更吓人,不过是吓人的方面不一样罢了。  装备精良的东洋旗军站在那,谁都能看见带着泡钉的棉甲鼓鼓囊囊,做工精良的皮具腰带上塞一圈弹药筒,悬着入鞘短剑,手上还提着火枪。  再加上普遍高大的个头儿、站如松坐如钟的仪态、时刻微微扬起的下巴、眉庇下细长的眼睛里带着警惕的光。  只要没瞎,谁都知道这人不好惹,但这是自信带来的威武气概。  苗洛魁武士不一样,哪怕看上去他们和明军长得很像,也和东洋旗军一样按照不为人知的制度行走坐卧。  可铠甲装备除了环刀、大弩外普遍没有制式铠甲,身上的骨制饰物与他们的凶悍神态,被看上一眼就像在丛林里被猛兽盯上。  在百丽儿这些女孩看来,这种差别就好像一边是高头大马背上功勋卓著的骄傲骑士,另一边则是刚刚从狼狈厮杀的战场退下来的老雇佣兵。  两个人显然都非常可怕,但潜意识里人们就会觉得前者更好说话。  烙饼仍在继续,从西敏寺外运进来十几名伤兵,正当俘虏们认为接下来烙的饼终于能轮到他们自己,从西门外又进来一支牧野军,再一次吓得俘虏们不敢说话。  这些人带着牵引着拖拽火炮的战马,在西敏寺中短暂停驻,风卷残云般把他们烙好的所有饼子吃个干干净净,有些人甚至仅吃了两口,便一刻不停地拉起火炮列着长阵走出西敏寺。  百丽儿的肚子发出咕噜噜的叫声,对和面的同伴小声哔哔:“这个人种看上去生存除了大饼什么都不用。”  这对她们来说非常奇怪,在百丽儿眼中明军就像西欧仍旧存在的封建体系同样等级森严。  英格兰兵的地位最低,英格兰的贵族看上去和艾兰兵的地位差不多,艾兰兵也有自己的贵族,但似乎有因为血统受尊敬也有人因为勇敢受尊敬。  在他们之上的是牧野兵,牧野兵同样有牧野兵的贵族,而地位最高的是红帽子和蓝帽子。  百丽儿到西敏寺已经有半天了,但她还没见过传说中的蓝帽子,而红帽子里边这个看上去地位应该很低的厨子刘志,就能指挥西敏寺里的任何人。  他让别人去干嘛,别人就会去干嘛。  而通常情况下,地位越是尊贵,对食物、生活的要求就越高,过去伦敦的骑士出去作战不但要带着奴仆伺候生活起居,有些人甚至会带着情妇和妓女外出作战。  但这些地位很高的红帽子却并不会那样,他们并不在乎形象,在地上把自己背上的东西铺一铺就能睡、能吃跟别人一样的饼,而且没有繁琐的礼仪与社交,从来没有人会像贵族那样高谈阔论,就像一个个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的死物。  就这一声抱怨还被一旁正在炒甜面酱的监工刘志听见了,扯着嘴角哼出一声:“没那么简单,最好还要有米饭,如果可以的话再来点酱油和清水。”  实际上在刘志眼中,米饭或干粮,再来点酱和水,只要管饱,就能保证一名战士的全部战斗力。  他们的兵只要能吃饱,就有横行天下的本钱。  事实上离开东洋军府的补给范围,自登陆艾兰起,为了让部队能吃饱这么一个简单的目标,刘志费了很大力气。  像西敏寺这样不用强行攻城,守备薄弱且屯有大量粮草的地方,过去占据的机会少之又少。  没过多久,东面风和日丽的天边传来轰隆隆的雷声,百丽儿开始担心,一边笨拙地擀饼,一边在擦脸时把面粉抹了一额头,向刘志询问:“下雨时你会让我们躲进教堂么?”  “下雨?”刘志看了看天边的颜色,抱着手臂摇摇头,道:“没有雨,那是我们的炮声,看来你们的将军没打算投降。”  如果不是不久前才见过那些巨大的火炮,百丽儿几乎要认为刘志是在吹牛了,她见过炮,但从没听过能传那么远的炮声。  半晌没说话,她才问道:“你们为什么要在爱尔兰、在普利茅斯杀人,还进攻伦敦?”  “大明没在爱尔兰杀人,艾兰王是大明藩王,是你们在爱尔兰杀了几百年的人;瘟疫来的时候,普利茅斯的贵族把百姓关在城里受死,我们的曹道长救了他们,因此普州归附大明,你们的女王却派了兵。”  刘志非常认真地问道:“难道你没看见,艾兰与普利的士兵,跟我们站在一起?”  “但爱尔兰是女……”  百丽儿的话还没说完,就已被刘志打断,道:“艾兰是谁的,该由艾兰百姓说了算;普利是谁的,也该由普利百姓说了算;伦敦是谁的,也将由伦敦百姓说了算。”  话音刚落,没等百丽儿想出该说什么,刘志便已放下锅铲跑向西敏寺门口,百丽儿看见,有一个骑在马上的蓝帽子过来,向刘志说着什么。  等刘志再回来,他显然失去了继续谈话的欲望,肃容鼓掌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道:“这场仗会持续很久,今天我们要做一千四百张饼子,都开始干活吧,在黄昏之前!”第二百三十六章支持  接下来的时间,越来越多的部队从伦敦西城进入西敏寺。  先是来自后方的伤兵,他们带着历次战斗的累累伤痕,几乎在头天夜里把西敏寺挤得水泄不通,好在他们吃完饭大部分人就去西敏寺外寻找落脚的地方。  留在寺内的,都是百丽儿眼中的‘专业人才’。  伤兵大部分都是德文郡和温切斯特人,最先陷落于明军之手的两个地方,听说在温切斯特战役中他们的兵团非常勇敢地冲进罗伯特伯爵的阵地,因此伤亡颇大。  不过火兵头目红帽子刘志曾奚落着取笑他们,说那些傻子在战场上迷了路。  伤兵里的专业人才很厉害,他们不但会做饼,还会蒸一种很白白的食物,百丽儿听说那叫米饭,大明人和西班牙人都很爱吃。  蒸饭的手艺非常神奇,听刘志说,这是一种国家机密,西班牙人做饭不好吃的缘故就在于他们不懂,这东西只有大明人才懂。  说着,刘志让她好好看,米倒进锅中后把手伸了下去,一边伸一边倒水,在某一个时刻,刘志把手拿了出来,盖上用棺材板改的木锅盖,让她看火。  整个过程不需要杯、碗或者什么称量器具,一切都靠天人感应,并且极为自信,认为这绝对不会出错。  在百丽儿到这的第二天夜里,她一个朋友在城外的父亲被一名蓝帽子带着进入西敏寺,领走了自己的女儿。  听刘志说,是因为明军需要木材厂重新开工做棺材,木材商人的要求是让明军帮忙找到自己在伦敦城内的女儿。  百丽儿好想知道明军需不需要做衣服,如果她家的纺织厂能重新开工,虽然可能明军找不到她父亲,但她可以去城外肩负大任。  至少能烙几张饼自己尝尝。  她擀饼擀得都手抽筋了,可明军只准许她们这些俘虏吃城外不知道从哪弄来的黑面包……白面包她们吃不到,烙饼和蒸饭又一直做不够。  好不容易做出一些,呼啸间就会有大量明军涌入西敏寺,吃得干干净净再消失得无影无踪。  围攻伦敦塔的第三天,西敏寺里的流言突然变得多了起来,或许是流言一直很多,只是前几天西敏寺里没有那么多普利兵帮厨,有些话她听不懂。  但百丽儿认为普利兵看上去远没有真正的明军那么有……有纪律?刘志是这样形容这个词的,但百丽儿不知道她们的语言里有什么词能翻译它。  也许教养是比较合适的。  那些下等的普利人帮厨确实缺少教养,总是向红帽子们建议把她们这些贵族小姐和西敏寺的修女们变成军妓。  所以百丽儿笃定地认为西敏寺里一切流言都是普利兵流传出来的。  有人说明军对伦敦塔的攻势受挫了,重炮就算把外层城墙轰出个缺口,步兵也无法冲进有内层城墙保护的城内。  也有人说,罗伯特伯爵将会从北方率领苏格兰部队席卷而下,到时候明军的部队未必能挡住的。  话虽如此,但百丽儿发现那些普利营伤兵每天还是该出城挖坑就出城挖坑,该向城外运尸体就运尸体。  哪怕明军根本不管他们,他们也不会逃跑。  到第四天,不知城内传出了什么消息,刘志的心情明显变得很好,甚至还拿出三包牧野烟与两包墨西哥冰糖让百丽儿分给她的朋友吃。  至于修女们是没有的,随明军驻扎西敏寺越久,越明白西敏寺过去被伦敦人称作贵族妓院,因此对这些正经人家出身的大兵来说难免会有些歧视。  百丽儿终于按捺不住心里的疑问,对刘志问道:“他们说罗伯特伯爵会带兵打回来,你们为什么不害怕?”  “有什么可怕?萝卜军又不是没打过,他敢回来就再打他个温切斯特,苏格兰部队也没啥好怕,咱在艾兰国驱使过苏格兰兵,也打过苏格兰兵。”  还真别说,在刘志眼中,这片土地上最能打的还真就是英格兰人,其次是苏格兰,最弱的是爱尔兰。  英格兰部队战斗能力强主要强在相对来说最有钱。  本国能自造高端板甲,也有能力大批量生产低端胸甲,但价格上竞争不过欧洲,因此常年从欧洲进口成百上千的铠甲。  苏格兰就差点,但常年拿法国援助,本国有一批敢打敢拼的大剑贵族,还有穿戴法国板甲学习瑞士用三丈长矛的板甲枪阵,不过大部分都在几十年前堪比土木堡的大战中报销给英格兰了。  艾兰就不行了,普遍使用三五百年前的主流防护装备,在长弓面前像靶子一样,而一旦某个贵族投降英格兰,马上就得到英格兰援助的装备,回头就能大杀四方。  而如今艾兰有了大明援助,并且从战场上捡破烂,武装出一个以精锐艾兰复国军为主力,加以长弓、大斧和损坏板甲、修复板甲组成的军团,一跃成为能与两国比肩的军事集团。  “至于说他们?”  刘志抱着手臂看西敏寺门口刚走进高墙浑身是土的普利兵,撇了撇嘴道:“你以为他们不害怕?”  “他们怕得要死,十张长弓八张都达不到战弓标准,除了给自己壮胆没有任何用处,没发现人们现在出城都不拿长弓了?因为天军比长弓更能壮胆。”  “那为什么没人逃走?”百丽儿眨眨眼,抬手道:“没人看管他们。”  “逃走,逃哪儿去?逃回他们在领主农庄里的棚屋,没床没被子没铁锅,全家最值钱的物件是个大陶锅的家,回去以后天天喝烂菜汤和黑面包?”  刘志说着,指了指一名帮厨的中年普利兵:“回去还很可能没有面包吃,我记得他就是哪个地方的面包师,这世上还有哪个地方能让他们一天吃一张裹鸡蛋萝卜条的烙饼?”  “他们哪儿都不会去,哪怕一跟贵族老爷见仗就吓得闷头乱窜,次次被杀散,可他们次次战斗结束都能找到天军主力再回来,哪怕是死。”  “他们也会在死前再跟着我们吃一天的粮,何况现在不让他们打仗了,帮着做饭、挖坑、抬尸。”  “可是……”百丽儿难以明白,道:“英格兰没这么多粮食,我不会算,但如果有这么多粮食,女王也不会让士兵吃不饱。”  刘志没再多说,只是摇头笑了:“有的,只要没有贵族,每个人都能吃饱,哪怕去年各地打仗没有耕地,现在还吃不饱,但等战争结束就都能吃饱了。”  “而现在,哈,西班牙人有一种船叫大盖伦,一艘船运物资能当三十五条福船,大明承认的西班牙国王菲利普,用七艘那玩意给我们运粮了。”  说到这事,刘志仰头大笑,张开手道:“数以十万石计的粮草,将支持东洋军打完整场战争。”第二百三十七章执念  刘志开心的源头,便是来自西班牙的舰队停靠在明军占领的南安普敦海港。  最先抵达伦敦城的是几名骑着安达卢西亚马的西班牙轻骑兵,因为他们的到来,普州参将应明专程从前线围城阵地回来,准备迎接援军。  因为这些西班牙轻骑兵带来的书信不是用拉丁文写的,是标准的馆阁体汉字,信的落款是汉国西海将军,杨策。  西班牙送来的可不光是粮草。  杨策进入西敏寺时,吸引了几乎所有人的眼光,这并不光因为他胯下安达卢西亚战马旁列整齐队列、挺矛进驻广场的西班牙方阵连队。  还因为他身上穿戴整齐的东洋旗军铠甲。  躲在刘志身后的百丽儿小心张望着那些部队,西班牙军团标志性的装备让她害怕,但还是按捺不住好奇的目光,对刘志轻声问道:“军爷,那是谁?旗军的装备吧,红帽子。”  这句军爷是火军教的,标准的北直隶官话,旗军说这么说话看见明军不挨打。  什么都不能掩饰百丽儿问出这句时心里的震惊:我的天哪,大明一个旗军都能当西班牙军团的首领了吗?  “他不是旗军,我们不穿那样的靴子。”  杨策的棉甲裙下,穿的不是旗军的官靴,而是一双特意染成皂靴模样的西班牙皮靴,还带着法兰西齿轮马刺呢。  很快,马刺的主人翻身下马,远远地拱起手来,随后上前抓住了迎接他的应明手臂,笑的极为畅快:“应将军,多年未见,久违了!”  杨策见过应明,只不过那时候应明还是东洋总旗。  当年杨策率海盗去常胜花钱享乐,应明受命带着杨策在城里玩了半个月。  “看见将军的信,应某撇下围城过来了,西班牙舰队怎么由将军率领?而且你这铠甲……”  应明指着杨策的铠甲,后面的话没说出来。  杨策对此心知肚明,他知道应明有太多想问的了,哈哈大笑着张开手臂转了一圈展示着他的铠甲,这才笑道:“买的,可不光是西班牙,是联合舰队!”  “应兄在艾兰、英格兰大杀四方的消息已传遍天下,杨某早前受东洋陈帅之命屯亚速尔群岛,去年九月,西王菲利普邀我进里斯本王宫。”  说着,杨策抬起两根手指:“两个月,我们签订了《西汉联合舰队条约》,我出人出船,西班牙出船、出钱、出人、出粮、出铳,组成这支舰队。”  “七艘大盖伦,还有六十四条各式战船,飞鲨、桨帆、卡拉克、卡拉威尔、小盖伦,什么都有,一个三千人西班牙军团,还有汉国五个千户部。”  应明微微皱眉,问道:“条约,杨兄可否示下,条约内容是什么?”  杨策的人太多了,让应明不得不思虑西班牙国王究竟想做什么。  “将军不必担心,与大明无害,我是来帮你打仗的,咱先收拾了英格兰,然后借个东面港口囤粮停船,西班牙国王想让我帮他收拾尼德兰叛军。”  “我认为他是看我一直停在亚速尔群岛害怕,想花钱买个太平,我也没啥意见。”  “尼德兰的战利品全归我,西班牙只要那片地,手下小的们在岛上待了一年多,闲的又生出两千多张嘴,再待下去也不是个事。”  应明闻言缓缓颔首,心下里决定待时间稍晚给东洋军府写封信,告知杨策过来的情况。  不过只是寻常通报,他们出征前都军府也没叮嘱过尼德兰的事,只要不影响他的工作,对于杨策的到来他还是很欢迎的。  没人不欢迎粮草和援军。  “要不是赶上白山小陈帅的册封,我早就过来了,路上在法兰西耽搁了些日子,这套铠甲也是从他那买的,起初他还不乐意卖,可我一定要买。”  说着,杨策颇为满意地笑了,谁也不清楚他心里对这件事的执念有多复杂,最后还是释然地笑道:“我还有三百人在城外,其他人都在南安普敦,粮草在港口没卸。”  “我的人酒足饭饱,过两天给将军介绍联合舰队诸多将官,先带我去看看地图?”  真要说专业,正经南洋讲武堂出身的杨策可要比北洋旗军出身的应明专业多了。  俩人进入西敏寺的高塔,杨策带来的那支西班牙连队倒是老实的很,自己在西敏寺划下一角便开始构筑营地,挤不下的人也非常自觉地被小队长带着列队出去寻找民宅。  绝不给明军添半点麻烦。  “不是都说西班牙军团教养非常坏,我觉得他们挺有礼貌的。”  看着杨策与应明并肩走入高塔的背影,刘志听着百丽儿这话就乐了:“你觉得他们纪律好,因为这是大明的地盘,哪怕只有一个大明旗军在这站着,他们也乖得很。”  “要是没有这面皇明旗,他们能拿你们吃得连骨头都不剩,我们在大海西边死了上千个弟兄,才让他们这么乖。”  “上千个红帽子?”  刘志摇摇头:“那会我们不戴钵胄,戴的是铁笠盔。”  “他们死了多少人?”  “不知道,明西第一次战争林来岛歼灭了两万人,第二次在亚州,西班牙没了七个军团。”  话是这么说,但刘志脸上并无骄傲,事实上跟西班牙人作战时明军参战的部队可谓铳炮齐备,东洋旗军东征是士气最为高昂的时期了。  在西班牙人之后,再没有能让他们受到如此伤亡的军队。  “那西班牙军团来伦敦干什么,菲利普要当英格兰的国王?”  刘志乐了,他是不懂百丽儿的思路,笑着问道:“你能接受菲利普当国王?你们不是不能接受别人统治么。”  “这不一样,只要英格兰还是英格兰,菲利普当英格兰国王也没什么,只不过这样一来,我就得转信天主教了。”  百丽儿的话给刘志带来很大启发,他沉吟着想了想,抬头笑道:“那你可有的能高兴了,恐怕菲利普自己这会儿都不敢说他是英格兰国王。”  “为什么?”  刘志是说不出十万雄兵抵不住国库财权这样的事,这种事也不是他一个火军能知道的,但他知道更加浅显的道理。  “他若想当英格兰国王,别人不知道,但为了给陛下保住打下的江山,我会死战到底。”第二百三十八章来路  应明有点怀疑杨策的来路。  他认识杨策,也对这个海盗头子有过些许了解,从南洋跟着林阿凤一路杀到非洲,是大明硕果仅存的海盗。  想当年自陈沐出海,从曾三老开始,惊涛骇浪中啸聚一时焚城毁国的海盗死的死、藏的藏、收编的收编,只有林阿凤这一支先降后叛,出海后再度受万历皇帝册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