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小说

神医小说>8月15开海是什么意思 > 第217章(第1页)

第217章(第1页)

  阿科斯塔不理这个不知道从哪儿蹦出来的明朝藩王,连忙对陈沐点头道:“正是如此。”  陈沐开心地勾起嘴角,道:“那就对了,我也能想到阿尔瓦公爵面临的困境,何况以贵国普遍对治理地方毫无经验的情况,我相信这种情况难以避免。”  “想想也是,这种时候倘若大明派去的总督还要西班牙来保护,恐怕太过强人所难,是在给公爵添乱。”  阿科斯塔终于在这个时候才有心情享受美食,他正着手呼吁西印度委员会颁布给予印第安人足够权利的法令,以应对明国到来后越来越激烈的人心争夺。  如果此时明国的总督去了墨西哥城,他首先会做的将会是完成这件事,到时候收获人心还是明国。  所谓共治区,不论陈沐是怎么说、怎么想,在阿科斯塔及众多新西班牙的实际控制者开来,这片土地属于谁终究要看谁更强大,谁给得人心,现在这种情况这在向着对西班牙人不利的一面发展着。  明国总督的到来,无异于火上浇油。  只不过,阿科斯塔的心还未从喉咙落回肚子,便随着陈沐下一句话险些吐到地上。  他听见陈沐说:“所以就不劳贵国费心了,陈某会派一千步兵跟随总督进入墨西哥城,并尽快让墨西哥城繁荣起来,总督的安全会由他的士兵负责,驻军的粮草、钱饷都会直接由我送过去。”  “就算出现什么意外,我也不会怪罪西班牙,我的总督已经在常胜县订好棺材了,他不惜冒丢掉性命的风险也要让墨西哥城摆脱目前的困境,这件事修士一定要代我告知阿尔瓦公爵。”  陈沐似笑非笑,端起酒杯道:“快过年了,我给修士拜个早年!”  “摆脱目前的困境?阁下所说的困境是什么?”阿科斯塔并没有那么容易接受,尽管他的抗拒在此时尤显苍白,但他还是固执地问道:“困境,是指西班牙么?”  陈沐眨眨眼,正色道:“我可没说!”第一百九十二章舞剑  万历六年腊月初一,初雪后的紫禁城银装素裹。  这个季节,才是北京城最繁忙的时候,四海八荒的宣慰司与藩国向京师送上贡物,最早的在春天便已启程;四面八方的封疆大吏则派遣官吏进京递交报告。  特别在考成法之下,朝廷的三本账在年关成了悬在所有官吏头上的一把刀,一本在六部、一本在六科、最后一本在内阁。  从六部与都察院开始,一切下属官吏应该完成的工作皆需登记在册,逐月检查。  完成一件便登出一件,没完成的则如实申报,不申报则论罪。  掌握第二本账的六科给事中则负责稽查六部与都察院,每隔半年六部与都察院便要向六科上报一次公务执行情况,违者依照事情大小议处。  稽查六科的则是内阁,形成一套以内阁督察低品级的六科、以低品级的六科督察高官六部、再以六部督察地方藩、臬等司及抚按官,再以地方最高的两司督察府、县官。  张居正的宝刀就在六科,非常妥善地利用大明朝低级言官弹劾高官的风气,以监察六部大员,并完全集权于内阁。  这对帝国的行政效率有极高的提升,官员完不成任务就三后果,依照执行情况,该罚俸的罚俸、该降职的降职、该革职的革职。  六年以来,朝廷裁撤无用官吏甚至比四洋军府增加的官吏数目还要多。  天下反对考成法的人则比被裁撤掉的官员多得多,在这些人当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紫禁城里那个逐渐长大的身影。  乾清宫前的广场上,御道上的积雪被推扫至两旁,裹着狐裘胖得像头小熊的潞王吸溜着鼻涕在雪地里堆出一门雪炮,手冻得通红还捋着袖子狠劲在炮口里掏出炮膛,一边慷慨激昂地高声大叫。  “皇兄,别打拳啦,臣弟的镇朔将军已经造好,瞄准内阁,下令吧!”  在离潞王不远的御道上,万历在打拳,打的是巴子拳,腾挪纵越于一步见方,令原本威武的动作看上去有点小家子气,但这并不耽误宫人看向皇帝的目光带着观摩神仙显灵的敬仰神情。  因为皇帝的脚没有踩在地上,而且他一直在前进。  皇帝脚下是一团云,木头雕成的云团,中间只有一步见方的平板,前边则是体态偌大的火德星君,就是一直跟皇帝睡在寝宫的那台万历自己设计的蒸汽机,不过换了层皮。  它是万历的秘密,全天下谁都不知道,蒸汽机真正的伟大用处,就连靖海伯都不知道,只有强大而聪慧的万历皇帝知道:火德星君——会铲雪。  老款火德星君的屁股一直是有轮子的,但自打它在寝宫第一次傻乎乎怼到柱子上,万历就把它的轮子卸了。  但卸掉轮子也不是个事儿,这家伙整天就会嗤嗤嗤地冒气儿,听时间长了也挺烦的,所以万历就做了火德星君改,在它嘴边放了个军用牛号角。  结果嗤嗤嗤变成了呜呜呜,而且叫得更厉害了,因此火德星君改自诞生至熄火仅仅在寝宫待了一个时辰,就被暴躁的万历爷革职了。  据《起居注》说,万历皇帝造出火德星君改的那个夜里,曾指着火德星君破口大骂:你这整天铁马金戈的吓唬谁啊你,朕要罚你的俸禄!下诏狱!  显而易见,这在几百年后必将成为一个知识点。  我国历史上第一台进监狱服刑的蒸汽机叫什么名字?答案是:生于万历初年的火德星君改。  至少到目前,两个月过去了,万历皇帝并没有把火德星君改从诏狱中放出来的打算。  现在皇帝脚下这台蒸汽机准确来说应该叫‘火德星君改了又改’,从秋天就开始筹备了,蒸汽机仍然火德星君被工部分司造出来的同一批早期机器,除了拥有较为完善的皮制降压阀外几乎再找不到别的优点了。  造型笨重、功率不大、储水不多、贼费煤。  外面的木壳还是神木厂匠人按火德星君的样子定做的,前脸还装了两块用于铲雪的斜挡板。  乾清宫前的御道两旁的积雪就是它花了整整两天推出来的,为了迁就万历爷的驾驶习惯,底盘没有使用四轮而是前一后二的后驱三轮构造——万历有什么驾驶习惯?自然是骑马,所以这辆火德星君改了又改铲雪车没有方向盘、也不存在车把。  它的转向机构是一根斜穿过火德星君腹部与后背的工字铁柄组成,下边连着前轮,上边连着一根缰绳,万历皇帝就靠这个来拐弯,这种精妙的设计是赛驴公想不出来的。  虽然人机交互功能极差,但其实这玩意儿暂时也用不着它的转弯功能。  这不,一上午了,潞王殿下都把雪炮堆出来了,改了又改还没带着万历爷拱到需要拐弯的地儿呢。  一套巴子拳打完,万历舒舒服服地伸了个懒腰,把缰绳勒在火德星君脖子上,跳下车一溜儿小跑奔出二十多步,对潞王严肃地说道:“朱翊镠啊,你要成熟一点,即使朕下令你这门雪炮也是无法打到内阁去的。”  兴冲冲的小潞王眨着大眼,看上去失望极了,委屈得光想哭:“母后不让臣弟去西大营看铳炮,说皇兄与旗军混在一起是自轻自贱,只需下令自有军兵为陛下赴死地除忧患,臣弟,臣弟也知道它……”  “朕讨厌考成法,内阁之权几已震主,张先生在还好,若换了旁人,朕如何放心。”  万历小嘴儿不停絮叨着,弯腰拾起积雪到掌中揉着,撇着嘴严肃地将凉冰冰的手伸进潞王的脖子衣领,这才突然笑了起来,将另一只手上的雪球递出去,道:“没有炮弹,你的雪炮怎么能打出去?”  “你要记得,总有一天,朕会炮打内阁的,到时候朕下令,你就打!”  潞王撅着快能拴头驴的嘴接过雪球,他也不知道兄长的话是什么意思,但还是破涕为笑,将雪球塞进雪炮膛中,重重点头道:“等皇兄下令,臣弟就打!”  万历也笑了,拍拍潞王的脑袋眯起眼睛朝远处望着,轻声道:“母后久居后宫,说的未必都对。皇权就是书与剑,皇帝不能只读书不舞剑,他们不懂剑、看不起剑,剑在他们家里就是墙角落灰的杂物,别说杀敌,就算自己早晚都会被剑割伤;朕不一样,朕懂剑、更会舞剑,剑在朕手中才是兵器,它才能无往不利。”  说着,万历拽起潞王的衣袖,迈着大步走向宫门:“走,跟朕去电报分司,祝天下军兵新年安康。”第一百九十三章三日  当小皇帝走入紫禁城内的电报分司时,司下属宦官做的第一件事是连忙为潞王递上手巾,其他人赶忙跟着像遛弯儿般背手迈着八字步进入电报分司的皇帝。  潞王鼻涕都快掉嘴里了,但他依然扬着小脑瓜没有接手巾,反而看着小太监道:“皇兄说了,寡人要成熟一点,已经过了自己擦鼻涕的年纪了。”  所以殿下就选择吃鼻涕?  面对天下最受宠的人,即使潞王吃鼻涕小宦官也说不出什么不对,他只能笑眯眯地给小潞王把鼻子下边晶莹剔透挂到嘴边快冻住的鼻涕擦净,这才小声问道:“殿下,陛下怎么来电报房了?”  潞王眨眨眼,似乎对有人提出这种问题感到困惑:“来电报房,不发电报,还能干嘛?”  说罢潞王也不管身边的宦官,反正鼻涕已经自己消失了,推开门的万历爷已经抬腿迈过门槛进去,他要赶紧追上皇兄才行。  尽管电报在明朝已经诞生有几年时间,但对万历来说,这一切对他来说依然充满新奇。  宫里的电报房建于今年,位于文华门外,临着东华门,离宫室建筑群隔着很远。  起初朝廷是不打算在紫禁城内搭电线杆的,紫禁城除了内阁、金水桥外也没有电线杆,除了少数几个服侍皇帝进过军事室的宦官宫女,压根就没人知道皇帝在寝宫隔壁耳房里装着蒸汽机、发电机和灯泡。  电线很容易起火,而紫禁城内宫室建筑群多为木质结构,搭设电线易酿成灾祸,所以只有午门、金水桥、内阁一带的路面条石被翘起铺设电路。  宫内原先唯一的电报房也只有内阁电报房,连的也只是护城河对面的六部,属于内阁的内部电报。  但在小皇帝的一再要求被无视后,他自己掏钱在文华门外又修起院落,还把地上条石一路刨到乾清宫,修通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条电报路线,随后又以电报房为中心,修通了甜食房、尚膳监、御马监等七条线路。  宫外的电报有密码本,但没人告诉皇帝,不过好在皇帝很聪明,他不用密码本。  比方说乾清宫通电报房通甜食房这条电报线,万历爷那张万历号船桌上有几个对应的三排按钮,他按上排第一个,甜食房那边就会在对应位置亮起一盏灯,意味着‘朕要吃丝窝虎眼糖’,按上排第二个,就是‘朕要吃栽松减煠饼’。  第二排只有一个按钮,意思是在第一排丝窝虎眼糖的基础上表达‘潞王也在,送三份儿,小胖子贼能吃’的意思。  不过,大多数时候甜食房的宦官把小零食送过去,乾清宫里并没有潞王,只有翘着脚丫躺在榻上等外卖的万历。  第三排也只有一个按钮,当万历在军事室按下这个按钮,甜食房那边会有一个方印落下,在纸上印出一匹小马儿,意思是‘饿死了,快点儿’。  最早甜食房的宦官拿着这张印纸是可以骑马穿越御道的,自从皇帝被太后抽了一顿,后来就不能了。  众所周知,外卖是两家,尚膳监的电报也是一样。  御马监也是大同小异,电灯一亮,备马备车。  紫禁城电报网的第一阶段极大地提升了小万历的生活享受,但万历并不就此满足,他还要掌控紫禁城。  首先是情报。  为完整掌握李太后与张居正的情报,小皇帝做出一夜刨开御道二里半的再填上的壮举,神不知鬼不觉地给皇宫纵横全部埋好电路,随后明修栈道,在午门、角楼、慈宁门统统装上按钮,职守在各处的武宦官使命之一就是在李太后出宫或张居正进宫时按下不同的按钮。  万历最喜欢电报了,就因为这个东西,有两个试图向李太后告状自己没好好学习的宦官因为欺骗太后嫁祸皇帝而被‘震怒的皇帝’发配南京当净军。  从那以后,再没人敢跟太后说皇帝的坏话。  因为说了也没有用,只要太后出宫,皇帝就必然在苦读经书。  然后木已成舟,小皇帝的电报房便跟宫外的电报网路轻轻松松地连在一起。  这让大臣们越来越烦陈沐了。  其实大臣们是无权干涉发生在紫禁城里的事情的,那么是什么让大臣好像拥有可以管束皇帝的权力呢?答案在户部,帝国财权。  皇帝的自作主张多半都要花钱,而在大明这个相对开明的朝代,如果皇帝的需求是不必要的,比方说紫禁城里的傻小子想把城墙根刨一圈埋电线,那么大臣就能据理力争,不给皇帝批钱。  不批钱还能干什么事?不给道君皇帝批钱,他还能飞升呢?  不存在的,对不对。  可万历不一样,万历只用宦官就把事儿办了。  因为他有钱,甚至自己都嫌钱多,今年北直隶煤商给送银子时专门派亲信宦官王安去传话:“今年的孝敬免一半儿,百姓的煤价降三分,天儿冷,别冻着朕的子民。”  掌管电报房的宦官毕恭毕敬地站在门前,电报房隔壁轰鸣的蒸汽机群让这里即使不烧炭火也温暖如春,不过万历皇帝可受不得这种温暖,前脚刚迈入室中,后脚便定住了。  “太吵、太吵!”他俩手堵着自己耳朵,朝宦官大叫:“朕要发电报,发给边军,最远能发到哪儿,拿地图来,让朕看看!”  万历这话弄得电报房主事宦官倍儿紧张,小心翼翼地问道:“爷爷容小的问一句,找边军,要做什么?”  “你老实做事,别瞎打听。”小皇帝虎着脸没多大威势,数落着说道:“快去拿地图。”  忐忑的宦官连忙挥手,不一会地图取来,图上标注着大大小小四十余个标注区域,在北方边境东起鸭绿江边辽东九连城直抵西北嘉峪关。  不过在图上根据距离,还标注着‘半日’、‘一日’、‘三日’这样的范围圈标注,皇帝指着图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回陛下,根据各地建设电报网的情况,北京发出电报,北直隶、山东、山西、宣大诸地,及河南卫辉、彰德、怀庆三府,为电报半日;黄河以南长江以北、陕西、辽东等地,则为一日送达。”  “三日,是消息通传海内,但若是要消息传递到某都、某乡,则需七日。”宦官说罢,稍稍扬起躬着的身子,道:“也就是说,陛下任何一道命令,最多七日,可告知海内每一寸土地。”  小皇帝琢磨着这个机制若有所思,缓缓点头道:“发九边将士,朕是大明天……”  宦官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陛下,发不出去,咱密文里没这个字儿,避讳。”第一百九十四章十两  万历翻了半天密文本,确实没有朕这个字。  经过数年之间多次改造,由张居正推行的电报网由京师铺向北直隶,再由北直隶铺向各地,大明王朝的电报密本也经过多次更改。  由最早的戚家军密码本到如今的官军民三套并行阴阳五行密码本,密文几乎涵盖所有文字,但唯独没有‘朕’。  其实与避讳无关,避讳的字在有些时候传递情报也必须用到,但朕这个字实在是用不着。  在小万历进入电报房一炷香后,一条开头为‘我是翊钧,记得宣读旨意时加上我的自称以保持威严’开头的大明皇帝向边军拜年电报在大明朝的土地上飞速传送着。  发完电报,皇帝心情顺畅,正准备带着潞王离开电报房,突然想到什么,猛回头对宦官问道:“电报能发那么远,是电报线都修到那了吧?朕没记错的话,从嘉峪关到九连城,其近万里,更不必说还有南方,这电报线路有多长?十万里?”  宦官不知皇帝问起这话为何意,信手拈来道:“回陛下,四年以来,朝廷修电报线路不止十万里,各府治、大城、重镇均设电报房分司,地方还要直达各县、各卫,哪儿是修十万里就够的。”  宦官面上带着神神秘秘的表情道:“奴婢听说,内阁为工部明年账上定的,就有要将全国电报线增修至三十七万里的目标。”  说着说着,宦官发现小皇帝居然在那板起手指头了,最后干脆索性迈步走出去,蹲在雪地上拿手指头画了起来,片刻拍手起来怒道:“好啊,朝廷修电报线路三十余万里,朕差宫里的匠人造电报,居然敢找朕要一里五十两的价钱!”  “朕多精明啊,居然敢欺瞒朕!”  小皇帝的袖子已经捋起来了,怒气腾腾地迈着大步往外走,被宦官连拉带拽地拦住:“皇帝爷爷别急别急,宫里五十两正常,很正常啊!”  “正常个屁!你是不是想去当净军了?”小皇帝转过头怒道:“宫里五十两正常,宫外头修三十七万里电报岂不是要花一千八百万两出去!朕的大明哪儿有这么多钱!”  大明是有钱了,小万历知道,可大明还没这么有钱吧?  “陛下听奴婢说,稍安勿躁,稍安勿躁啊!”  “稍安什么勿躁,明摆的事儿,户部的钱朕算得一清二楚,根本没那么多!”小皇帝气在头上,说完立马感觉自己透露了什么了不得的秘密,连忙闭嘴左右环顾,这才接着说道:“发了军饷俸禄禄米,去年至多剩下六百万两,还要去赈灾,这几年都这样,电报哪儿有那么贵!”  “陛下,这电报真有这么贵,这四年朝廷花在这上的钱已经有一千一百万两了。”  “挖开宫内地板铺设电路的成本比搭电线杆高啊,在宫外头就虎城象房那段,一里的成本有九十四两七钱银呢,咱宫内都是宦官,挖石板爷爷一句话,宫外可要招百姓开工,这里外都是花销呢。”  这倒是实话,在这个年代数年之间兴建如此浩大工程,各省各府各县同时开工,花销就不会少。早个二十年,就算朝臣再知道电报是好东西,也断然不会如此大面积地铺设,至多在京畿地带造个一横一纵也就罢了。  只有繁荣的海外贸易给朝廷提供大笔关税、考成法在每个官僚头上悬一柄利刃,才让这一原本无法施行、施行也要拖上数年甚至十数年的浩大工程飞速展开。  考成法真的是利刃,不单单是在人屁股后头扎着让人不能放松。  只要张居正想,考成法也是由上至下控制朝廷为己用的好帮手,‘立限考事、以事责人’能在这个历史条件下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打破官场论资排辈的弊病,所以它是利刃。  不过所谓的‘立限考事、以事责人’,事出何处呢?事出内阁,出自张居正,这就像一把筛子,筛去的不单单只有并无务实能力的官吏,也能最有效率地用降职、革职的手段将反对改革的官员筛出官场。  制定一个规则,不带你们玩儿了。  万历的手臂缓缓环胸抱住自己,皱着小眉头琢磨着,道:“你这么说倒也有些道理,朕听说山东今年以工代赈,搭电线杆搭得最厉害,好像还专门置了民用电报房,准收费各县传递消息——这挖地的工钱,应该是花销的大头,对吧?”  主事宦官点头似小鸡啄米,完事儿小皇帝一句话就让他的脸绿了起来。  “宦官挖地不要工钱,宫里的电也不用驿站双向蒸汽机,电报房旁边就是火机房,那这五十两是哪儿来的?你敢说没人贪墨?”  小皇帝抱着手臂扬着脑瓜整个一名侦探翊钧,拧着眉心道:“想好再回答,本来是没你的事,若你说没有,朕查出来,先把你送去孝陵卫。”  无妄之灾!  主事宦官哪儿敢说话,说实话,这紫禁城里的贪墨只分贪大贪小,宦官们不是完人,自然也不可能是完人,整天跑前跑后累死累活,寻着机会,谁不想墨上一笔?  一里五十两绝对是有挪的,但挪走的银子也绝对不多,他想保,那是因为至多就一里七八两的事,可要让他拿脑袋保?  主事宦官不说话了。  万历的年龄已经不算小孩,只是所向无敌的成长环境让他没能学会旁人在少年时期已经明了的内敛,至少在张居正与李太后之外的所有人面前,他不需要有一丝一毫的收敛,但他能看懂别人的表情意味着什么。  “那就是你知道有人贪了。”  皇帝神情了然,再一次暗自佩服自己身为帝王的机智,并循循善诱:“说说吧,贪了几两?”  主事宦官只得硬着头皮实说,不过还是藏了一点儿,道:“奴婢估计,有四五两。”  “好啊,一里贪朕四五两,二里半便贪了朕十两银子,朕是不缺这点儿银子的,但朕没给的,不能拿。”  小皇帝龇牙咧嘴,捋着袖子便将左手指天:“朱翊镠,跟朕把他拿……错了,不是你修的,回去发电报,召南镇抚司徐爵进乾清门等着,朕去甜食房拿俩饼子就去找他!”  “没贪的每人赏十两,贪了的全去南京当净军!”第一百九十五章强水  万历六年的冬天值得纪念,在这个冬天紫禁城内外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是名义上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万历皇帝在紫禁城中驱驰锦衣卫大肆搜捕收受贿赂的宦官,亲开诏狱审理案件,这次大审以牵涉总额十两的贪污案件为开始,最终在冬季结束时执掌南镇抚司的徐爵不负帝望,处理案件四百七十三桩,收获赃银逾万两,宫廷被盗珍宝抢回无算。  这件事在当时的朝廷多被视为年少的皇帝自顾自玩耍取乐,那些贪污的宦官除几名确实罪大恶极又无人相护的被处死外,绝大多数都被送往南京成为净军。  皇帝准许他们在操练两年后编制为东洋净军营跟随北洋八期旗军同时出海戴罪立功。  但实际上,这次发生在宫廷的大审给年少的万历皇帝看待世界的目光造成极大冲击。  第二件事则发生在紫禁城外。  执掌帝国中枢的内阁将一份名为《固国六事疏》的公文递交到司礼监批红,随后正式下发工部。  这篇公文决定了此后三年兵部、工部在征发军兵驻军与发动徭役建设上的重点,张居正在帝国辽阔版图上画出两条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