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小说

神医小说>十贯娘子在线 > 第133章(第1页)

第133章(第1页)

  老太太见他就发愁,接过孩子就骂:“哪家孩子不见风?十月那会儿你就开始捂着,哎呦,可怜的……来来,奶奶的根奴儿,跟你小爹这苦受的……”  谢析木乳名根奴。  甭看这是外来的孩子,人家入住亲卫巷具有神异,第一天就引了安儿来,自他开始这亲卫巷就开始生儿子,如此就没有不喜欢他的,甭看咱是个没爹没娘的崽儿。  老太太手脚快,三下两下就把孩子身上的东西个扒拉下来,一看,嘿嘿!可不就是一脑袋汗。  谢六好挨骂习惯了,就讪讪笑着说:“给您送来带几日,我衙门里忙,这些日子大概许回不来。”  七茜儿抬眼看他:“周无咎呢?”  谢六好苦笑:“这次折了两个执令,总令主就抽了不少人过去,谁知道能不能回来了。”  他年纪轻轻做了分令,什么都是头回做,就难免手忙脚乱。从前有周无咎帮衬还好,可他们俩算作辛伯的记名子弟,那就是走遍天下也不缺情报,谢六好孟鼎臣不敢碰,就调走了周无咎。  七茜儿不愿意谢六好卷进燕京的九思堂,便对他说:“你让辛伯要人去,就说你离不得人,见天燕京里混什么混。”  陈大胜往京里送几封信,每次都要问谢六好如何,根奴儿如何?好歹那谢五好是九思堂的人,哦,人死了茶就凉?  就没有见九思堂的管事人往这边送过东西,一文钱都没有见过。  再者,爹也说了,九思堂那个孟鼎臣是个有想头的,还是远着些好。  谢六好憨憨的笑笑,看已经在炕上打滚的根奴,又跟阿奶嫂子行了礼匆忙离去。  等到谢六好走了,老太太才对七茜儿道:“那么大的小伙子,你管他衙门里的事情作甚?以后我若在,你不能当着我说他,知道不?”  七茜儿陪着笑道:“您也没少说他啊?这不是您大孙子不在家么……”  “那你能跟我一样?我是谁,你是谁……”  “不不不不不不……”  正说着,获得自由的根奴儿就在边上开始插嘴,这娃有趣,快两岁了,不会喊人,说的最多的就是,不不不不……啥也是不,就连喊七茜儿都是不不。  七茜儿探头看过去,人家正趴在炕柜边上,嘴里不不不,正探着小手往顶上摸。  老太太笑了,怕扎到孩子,就赶紧收了针线簸箩,爬到根奴身边笑骂:“臭小子心里机灵着呢,你咋啥也知道呢?还不不不,你也知道这是你娘放甜甜的地方啊……哎呦,给我大曾孙拿蜜饯儿甜甜嘴儿……”  她摸下一块蜜饯,掰了一点点给根奴儿啃。  根奴留着寸长的哈喇子在嘴里裹。  亲卫巷什么水土,这孩子来了几个月就干净白胖起来,这一白胖,就是老太太们眼里最好的孩子了。  他如今得喊七茜儿娘,喊陈大胜爹,至于那个干,陈家不许人提,就当亲生的养。  将孩子抱进怀窝,七茜儿便扒拉了孩子的布袜,提起他的脚丫子看脚丫缝,恩,这一看,果然就有黑泥儿,是均均匀匀一个窝窝一坨坨。  根奴觉着娘在逗他,小脚痒痒的不成就咯咯笑,又是寸长哈喇子往下掉。  七茜儿提着小脚丫怼到老太太脸前说:“您闻闻,也不知道知道人家那儿来的自信,还能把孩子养活好?再给他养着,开春往这里丢个豆,能生八窝豆苗儿……”  老太太满面嫌弃的低头一闻,就哈哈笑着说:“呦,酸的!”说完又拿脑袋顶着根奴儿的额头道:“明儿你娘制饭,就拿你的臭脚丫儿添味儿……好不好啊?”  谢六好那小子只要在家,就绝对不许旁人带他哥哥的孩子。  被人爱的孩子总是活泼的,根奴儿嘎嘎乐,就把睡在一边的安儿闹醒了。  “不不不不不……”  弟弟一哭,做哥哥的很是着急,就指着那边的小木摇篮说了一大串不,提示大家好歹抱抱吧,那边的都哭了。  七茜儿赶紧把孩子抱了起来,这胖孩子是个急嘴,醒了就找东西吃,哭的就像八辈子没吃过饭一般。  七茜儿赶紧撩开衣裳喂人家,人家就便边便边泣,吃了一个半奶,七茜儿便觉肚子热乎乎的,她也不敢动,一摸果然是湿了。  老太太看的心满意足:“哎呦,真是有了就会养,养下就能长,这一天一个样儿,我还以为我的见天守着你,嘿,可比她们几个强,咱这条巷子,要说抓孩子,就你抓的最好最壮实。”  安儿现在能听到声音,也吃了饱,就吃两口,看看他祖奶奶。  他不吃,他祖奶奶就着急,陪着笑对他说:“看我做啥?人不大你操心的多,赶紧吃你的,甭给你娘剩个一口半口的,好便宜了你哥去……”  人家根奴才不稀罕,就伸出小手,不不不不不……  七茜儿笑眯眯的不说话,用空着的那只手摸孩子头顶的小软毛,一下一下慈爱极了。  而她的安儿,就一边吃一边看自己的娘,都不带眨眼的。  她们母子情深,老太太就看的欣慰,表面上是一样,可她自己心里清楚,她这心里谁都越不过安儿去。  吃饱了奶水,下面的婆子便端着泡了几粒花椒的水盆进了屋。  七茜儿养的孩子干净,凭哪次换尿布,都要给安儿做个简单的清洗。  她在这边亲手给孩子洗腚,根奴儿便抱着自己的小脚闻了闻,凑过来,也把小脚伸到七茜儿面前,眼巴巴的又说一串不不……  老太太笑疯了都:“哪儿都不能缺了人家,赶紧给洗吧,白做人家娘呢。”  就这样,祖孙俩一个侍奉大的洗脚,一个就侍奉小的洗屁屁,正人间和乐,外面就奔命一般跑进一群孩子,身后还跟着一大群婢仆。  这是从常连芳那个花园子野回来了。  喜鹊牵着兰庭哥儿跑在最前面,大忠大义大勇,童金台,马二姑,孟万全家的长女,外加几个不知道谁家的孩崽子。  人大勇家的黑丫头穿着一身小缎子袄儿,已经祸祸的蓬头垢面,手里还提着一根棍儿。  这丫头进门便往地上敲,老太太攀在炕沿劈手夺了这棍儿,扭脸骂下面的婆子。  那婆子跑的浑身都冒白烟,跟要升仙了般。  “这是家里的小姐?这是街上讨饭的!讨饭的都不这样!这,这是哪弄的棍儿呦?”  “回,回老太太话,奴婢,奴婢也不知道,就低头喘口气,小姐就握手里了……”  怕惊俩小的,七茜儿便赶紧护住孩子,老太太无奈,只能在炕上站起来,攀到坑柜顶取下个匣子,挨个给这帮讨吃鬼分点心,分蜜饯。  这群混世魔王来这屋,也没有别的想头,就他们婶婶炕柜上的那个匣子呗,好吃的永远是满的,啥时候来了都有,想吃就给。  有关这个匣子,多少年后孩子们长大了,只要回忆老家,脑袋里第一幅是这条巷子,第二幅画面就是婶婶炕柜上的匣子。  给自己巷子的老太太倒是愿意,可后面那几个生的死丑的又是谁家的?  呃……至多给半块,多一口都没有。  这偏心眼也是偏的不遮掩了。  孩子们得了吃的,又呼啦啦往外冲,老太太就趴在窗户根儿喊:“都跟紧点儿啊,别给人磕着,这是去哪儿啊?这眼瞅着要下雪了,都冷这样,别迎风吃东西啊,好肚里难受……”  她喊完不放心,跟兔儿般,几十岁的人那叫个灵巧,蹭蹭俩下就爬下炕,也不必人扶着,就自己趿拉上鞋,带着一群人就奔出去了,一边还一边骂:“这一个个的也算是体面人家的小姐少爷了,咋就不能长点心,谁家这样养孩子,那乡下人也不这样啊,这眼见下雪了还放这帮野人在外面游……”  她也不找孩子,是挨家挨户数落做爹做娘的去。  自打见了大曾孙,这位就返老还童了。  没人的时候还跟七茜儿唠叨,我明年买点荒地,就只给我大曾孙。  等老太太跑出去,七茜儿这才把安儿从怀里直着抱起来拍着后背问丫头们:“今儿也奇了,往日爹早就派了人在门口守着,这会子正好玩呢,怎么不见来人?”  吉祥家的闻言,就从屋外进来,挥手打发走丫头们,看安全了,这才跟七茜儿道:“奶奶,老太爷宫里去了,天不亮就给叫走了。”  七茜儿脑门紧绷了下,盯着吉祥家问:“这会儿?这都腊月了。”  吉祥家点头:“哎,是腊月了,天就凉了,今年格外冷,老人家都不太好熬着,咱老太太今年提的四品诰命霞帔还缺了几针,才将奴婢也吩咐针线房了,单只给老太太做新的。  奶奶,咱老太太各色礼节上的衣裳可不敢缺着呢,粗的细的都得有,那细的还好说,就怕临时有事儿,粗的圆领衣衫没给预备就失礼了,正让她们这几日赶工呢,没得马上急用了,咱老太太穿旧的去……”  吉祥家眼神不对,七茜儿一看便懂。  聪明人说话也不用明说,她呆坐许久,却开口吩咐人把老太太搭配诰命的首饰耳坠拿来。  吉祥家听命去了,一会儿便取了一托盘耳坠过来,七茜儿眼睛在二十多对耳坠上看了一圈,便挑了一副造型古怪的素银耳坠,指着耳钉后面的银针对吉祥家道:“你赶紧去庆丰的银铺,使铁料打,就照着这个款式打十套回来,这后面的勾针要打成长钩子。”  吉祥家点头,捧着那素银耳钉出去,七茜儿又命人拉半车酱菜进城找她干娘,就说她身上有些不利索,请干娘过来一下。  柴氏晚夕才到,进门便着急问:“这是哪儿不利索啊?你这孩子也是,家里养着一大帮子人,偏偏自己抓这孩子,明儿你腰累坏了,到老有你的好果子吃!”  安儿到底醒的功夫短,这会子又睡了,才是可不管他睡不睡,上去就香了几下,大肆夸奖了一番份量。  等到夸完安儿,柴氏又把根奴抱在怀里亲,根奴不跟她,她就嫌弃的点点人家脑门。  七茜儿打发了婢仆,这才一把拉住她的手说:“干娘,小花儿这几日没回来。”  柴氏脸色一白,七茜儿赶紧道:“您甭慌,不干他的事儿,是今早我爹也被喊进宫了。”  柴氏眼睛转转叹息了一声,这位也立刻明白了。  七茜儿便道:“我就想着……大概许今年咱能省几个了,我这里还好说,品级也不到呢,亲卫巷子就老太太一个过了四品,她是肯定要去的,就从我爹那头数,她是干亲家,面儿跟那边是实在亲戚,便是有恩怨,也不能给人挑理去,我才过百天儿说的过去,可老太太一个人去?我这心就属实不安了。”  柴氏神色有些恍惚,似哭非哭的半天没吭气。  七茜儿不打搅她,就接了婢仆送来的肉粥,一勺一勺的喂根奴。  “人家这辈子吖,从就没有屈从过任何人,一直就随着本心活着,那世上人若是提哪个女子活的好,要先说个子孙满堂,可她这辈子甭说子孙满堂了,就她一个人直愣愣的迎着天地风立到现在,哎~她也不大呢,这心上怕是住着高山呢,比你们老太太还小几岁的……”  七茜儿笑笑,唤了婆子让把根奴抱出去,让她们陪着西屋玩耍,消消食儿。  等人走了,她这才取了盘子,取了一只有长挂钩的耳坠对干娘说:“旁的我也放心,只是我们家老太太您也清楚,现下才会出脸旁人家坐坐,只这一进去连着三日,您不知道,我们老太太过去颠簸了几年,就养出个好毛病……”  柴氏本难受呢,闻言便惊讶问:“毛病?那既然老太太身上不利索,就进去报个病啊。”  七茜儿为难的摇头,期期艾艾的跟柴氏说:“干娘,没法报,亲卫巷躲不了这一遭儿,阿奶那病不是病的,她就是从前逃难,就练了个被破驴车颠起三尺高,落下照样打呼噜说梦话的神功。  人家老太太那呼噜震天响的,有时候站在街里都能听到……人是站着,坐着都能睡着,合眼随即就说梦话,还都说的是逃难路上那点事儿,一会子跑吧,一会子上吧,一会子给我留点……”  她这番话,就把本来挺难受的柴氏给逗乐了。  柴氏笑了好大一通,抹着眼泪,指着七茜儿拿着的那耳坠说:“你阿奶是个本事人,这老来觉好是几辈子的福分,你从哪儿知道这个花套的?让人给你阿奶做了没?”  这命妇出来进去,都有礼节上的小花俏,为了练出来个好仪态,就得在首饰上动手脚,如禁步,如这种钩子耳坠。  皇家丧礼自然不敢戴金银,就将铁料耳坠钩子打两倍长,后面弯出寸长带尖头的钩立在耳后,给贵人守灵哭灵,防治瞌睡用的。  往日出大的官方聚会,也得带这种钩子,戴了它还不能左顾右盼。  这种,只要脑袋低到一定的程度,那尖尖入肉就是一个激灵。  七茜儿伸出手:“做了十副,我就想着您干儿以后也不止四品出息,索性我就多预备点儿,咱这亲卫巷,我看个顶个都不差什么,您说是吧?”  看干闺女骄傲骄矜的样儿,柴氏心里爱,抬手就在她月子里养出来的脸蛋肉上捏了一下:“哎呦,你咋不是我亲闺女呢!得了,老太太就交给我,我自己就是不睡,我也保她。”  听柴氏保证了,七茜儿才松了一口气道:“您见过那位啊?”  柴氏点头:“见过啊,熟,挺好的老人家。从前咱邵商那一派,谁家命妇没有得过她老人家的接济,不瞒你,咱小花儿有次受伤,后有追兵行军又急,老太太就命人把连芳搁她车上,人老太太坐着睡了三天……”  又小心翼翼看看左右,柴氏就贴着七茜儿的耳朵说:“大部分老臣都跟人家亲,不是这样,二老太太凭着那藤缠树的韧劲,勒都勒死她了,她坐在那儿一天,二老太太就不敢回去。”  七茜儿最佩服这样的女人,听了便赞叹:“若是能像人家一般活着,那也不白活了。”  柴氏却无奈摇头道:“可惜啊,娘家不争气,跟那谭家一样,旁人的娘家是依靠,他们家到好,三不五时就给找点事儿,过去甭管多大情谊,自你爹起,也架不住这一刀子一刀子的片肉啊,哎,早晚就是个空空的骨头架子,啥也没了!我的儿,你不知道,那郑家当初也不这样啊,咋就见到富贵就变了种了……”  大梁宫内,郑太后瘦的就剩挂皮,她用最后的力气抓住武帝杨藻,一只手指着跪在当地的郑阿蛮,又指指皇爷的大公主杨令瑶说:“阿,阿蛮……尚,尚尚主!”  郑阿蛮面色苍白的猛的抬头,难以置信的看着郑太后,才刚要说些什么,他身后的阿爷却立刻按着他的脑袋磕了下去……  这一年,郑阿蛮二十二岁,大公主杨令瑶,十一岁……第140章  青雀庵内,头裹孝髻,身着麻衣的胖妇人正在一块牌位前认真的念诵经文,虔诚的超度亡魂。  每天九十九遍《白衣观音经》就是这十多日来的功课。  郑太后薨之后,这位就是大梁最虔诚,最心无旁骛的诵经人了。  江太后要念经,作为私下里早就被皇室洗了一遍的青雀庵上下,自然也是虔诚的跟江太后一起念诵。  超度便超度,反正平日做功课也是这样的,可自打前日江太后露出要出家的意愿,这庵堂的尼师便个个大祸临头,经文难免就念不到心里去了。  若说心计,若说眼色,江太后不输任何人,她能从尼师们的经文声里听出不虔诚。  便轻轻合起面前的经书,她双手合十的唤过邱乐吩咐道:“让尼师们回去吧,明日只我自己念便好,她们心里有事,就是念上千遍,也抵不住我念一遍的功效。”  邱太监道了一声是,不出去,却小心翼翼道:“老祖宗,宫里来人了。”  江太后表情淡漠,问了一句:“谁呀?”  邱太监看着江太后小心翼翼道:“景福堂。”  大梁后宫从皇后到几位主殿娘娘都有属于自己的私印,萧贵妃那枚叫做景福堂,皇后下懿旨那枚除了皇后宝印之外,还有一枚寿安堂。  江太后常年在外面住着,偶尔还会下山与烧香团的姐妹儿住上一段时日,这说话不方便,也不能一口一个皇后,贵妃什么的,如此在外便以私印称呼。  江太后不愿意见萧贵妃,包括她最爱的亲生儿子,孙子,她都不惦记,从此也不愿意见了。  人家死了,死前把身后事安排的明明白白,除了为后辈血脉求了一门婚事,便什么都舍了。  无欲无求到江太后万念俱灰,也不知道自己这些年,到底在争什么?  人家不把老都督放在眼里,要求自己独葬,也不把权势放在眼里,生前财皆悄悄卖了给皇爷做了军资,直到她断气后,皇儿才发现,他的母亲没有余财,一贯钱都没有。  甚至那个太后位置她都不要了,要求以一般嫔妃的方式葬了自己。  这就把自己的后路都断了,空出来的大梁宫她回去么?回不去了!  偏她死了,皇儿便看她什么都是好的。  前几日倒是有宗里的老人过来劝说,这辈子就再委屈一回,便她是皇帝生母,这也是有礼要守的,她该在人家面前持妾礼……最后送一送吧。  江太后一言不发的离开了!  十五天,那边才觉察,她这个皇帝生母也有了事儿。  大概还会如从前一般,私下里嘀咕自己不上台面,不懂事吧!  江太后对邱太监道:“让她回去。”  邱太监磕头:“可是娘娘若是不想走呢?”  江太后淡笑道:“你跟她说,人家这辈子就死一次,也就最后这孝可以尽了,她来不来,无关紧要!我总也是个不听劝,人家都在前面哭灵,独独缺了她算什么事儿?又何苦把刀子送到旁人手里?跟她说,回去吧,好歹一场婆媳,有始有终方是最好。”  邱太监出去片刻,回来禀报景福堂回去了。  江太后念了一声佛,再次翻开经文虔诚的开始念诵。  老祖宗几乎自我惩罚的在折磨自己+,就把邱太监急的团团转,那按照往日的习惯,他早就跑回宫里送信了,他不顶用,人家老祖宗的亲儿子可是天下之主……又给他嫡母郑太后守灵呢,谁又敢惊动?  怕,就怕陛下半月后从皇陵回来,老祖宗已经落发出家了。  邱乐伺候了江太后这么些年了,太后是真心想出家,还是随口说说吓唬人,他是最清楚的……  就怕陛下回来,一怒之下不会涉及尼师们,自己这个首领太监,怕就是不好过了啊。  邱太监站在庵堂外面急的团团转,该当说,自打郑太后死了,他团团转了十五天了。  今儿是郑太后起灵日子,他的魂魄也有一种被起了的感觉,就简直不得活了。  晌午,尼师送进去一碗薄粥,一条咸菜。  佛家讲究食存五观,老祖宗不让往里多送,十五天了,也靠这些东西续命呢。  想想老太后的年纪,再看看那斋饭,邱乐想,也不必等皇爷从皇陵回来了,再这么下去,这个月,怕是大梁会折损两位太后了。  许是在佛前,许是跟着老太后拜神仙多了,邱乐心里讲究多,他起了一点恶念,想想不对,便回身对着庙宇磕头,对着自己脸左右开弓开始打巴掌。  正打的痛快,就听到身后有人诧异的,用略嘶哑的声调问:“呦,这不是邱管事的,这是怎的了?好端端的在庙门口大巴掌抽自己?”  这一刻,邱太监焦躁无助的内心仿若是吹到了春风,他满面惊喜的回头,看着婢仆扶上来有些憔悴的陈家老太太。  是呀,怎么忘记这一尊菩萨了?老祖宗便是谁的话都听不进去,却不包括这位呢。  两行眼泪刷的就从这老太监橘子皮般的沟壑上冲刷下来,他蹦起来,迎接过去道:“哎呦,菩萨保佑!老,老祖宗哎!您老人家怎么来这儿了?不是命妇都去送那位了么?”  老太太扶着一月的手,表情颇为骄傲的说:“可不就是去送了,这小半月把老身累的,得亏皇爷怜贫惜老,起灵那会子下了圣旨,说为给老太后积福,凡持杖的老人家就都可以回去了。”  邱太监点点头,奇道:“皇恩浩荡,皇恩浩荡,那,那您咋不回家歇着去?”  老太太奇怪的看看邱太监,这老鳖孙甭看是个管事的,往常那鼻窟窿就恨不得仰着接雨水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