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郑仪简单用过工作餐后,直接去了省图书馆。
他翻遍了近两年的半导体产业分析报告、政府补贴清单、企业技术专利目录,又借阅了三江大学李教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下午2点40分,他提前回到办公室,手里多了几份复印材料和几张手写笔记。
2点55分,产业处所有人员已经整齐地坐在会议室里。
徐哲旭坐在左侧首位,面色平静地翻看自己的笔记本。
刘信鸿坐立不安,面前的汇报材料上密密麻麻标注了各种红色标记,显然被郑仪的要求折腾得不轻。
郑仪准时推门而入,手里只拿着一个文件夹。
“都到了?”
他环视一周,目光在每个人脸上停留了一瞬。
“刘科长,你先说。”
刘信鸿硬着头皮站起来,开始汇报半导体项目的进展,或者说,停滞不前的原因。
“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点:一是华微电子和三江大学就技术路线存在分歧;二是财政配套资金迟迟不到位;三是。。。。。。”
他越说声音越小,眼神不停地往徐哲旭那边飘。
郑仪突然打断:
“具体说说技术分歧。”
刘信鸿擦擦汗:
“华微坚持走成熟工艺路线,但三江大学主张研发第三代半导体材料。。。。。。”
“华微的理由是什么?”
“他们说。。。。。。成熟工艺能够快速量产,第三代半导体市场化仍需五到十年。。。。。。”
“三江大学呢?”
“李教授认为。。。。。。如果我们只追着成熟工艺跑,永远会被国外卡脖子。。。。。。”
郑仪点点头:
“李教授的团队有技术储备吗?”
“有!他们在碳化硅衬底上已经取得突破。。。。。。”
郑仪再次打断:
“徐处,你怎么看?”
突然被点名,徐哲旭眼皮跳了一下。
他放下钢笔,慢条斯理地说:
“我认为华微的考虑不无道理。企业要生存,必须见效益。三江大学的理论研究虽好,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