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多想,这是郑家对人才的正常投资。你要真过意不去,就当是预付的房租,等你安顿好了再结算。”
他把话说得滴水不漏,既给了郑仪台阶下,又暗示了郑家的诚意。
“那我就不客气了。”
郑仪点点头,把门卡放入口袋。
“替我谢谢郑。。。家的安排。”
郑怀民笑了笑:
“早点休息吧,明天你还要去新单位报到。”
送走郑怀民后,郑仪抬起手腕看了看表,晚上九点四十五分。
他转身走向书房。推开门,一个简约的书架映入眼帘,上面已经摆满了各类政策文件、经济著作和专业期刊。
书桌上放着一台全新的笔记本电脑,旁边是几份发改委内部的简报资料。
郑家的“服务”,确实周到得让人挑不出毛病。
郑仪靠在宽大的真皮办公椅上,松了一口气。
他当然明白郑家的用意。这些看似“巧合”的安排,既展现能量,又传递善意,更是一种无言的提醒,在江东这片棋盘上,郑家的触角无处不在。
不过,郑仪并不反感这样的“投资”。
他随意点开那封《半导体专项工作小组人员名单》,目光迅速扫过名单上的名字和职务。
这些都是未来要频繁打交道的人,提前熟悉他们的背景、派系,对接下来的工作开展大有裨益。
手机在这时震动起来。
屏幕显示「徐永康来电」,他在政法大学的导师,也是当初推荐他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引路人。
“老师。”
郑仪接起电话,语气恭敬。
“还没睡?”
电话那头,徐永康的声音带着几分笑意。
“听说你今天拿到任命了?”
郑仪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看来自己的晋升消息,已经在某些圈子里传开了。
“刚接到通知。”
他谦逊地回答。
“正想着明天去拜访您,请教产业发展方面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