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983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机械厂大院里的梧桐树已经冒出了嫩绿的新芽。陈志远推着那辆永久牌自行车走进厂区时,阳光正好穿过树叶的缝隙,在他洗得发白的工作服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陈技术员,早啊!门卫老张头从传达室窗口探出半个身子,手里还端着搪瓷缸子。
张师傅早。陈志远点点头,嘴角微微上扬。他个子不高,但身形挺拔,浓眉下一双眼睛格外明亮,像两颗黑曜石嵌在略显苍白的脸上。
机械厂的车间已经热闹起来,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陈志远是厂里的技术骨干,虽然才二十八岁,却已经能解决大多数老师傅都挠头的技术难题。他熟练地换上工装,拿起工具开始检修那台老旧的铣床。
志远,听说新来的厂医是个大学生,长得可俊了。午饭时间,工友王大力凑过来,神秘兮兮地说。
陈志远扒拉着饭盒里的白菜炖粉条,头也不抬:管好你的机床吧,别整天打听这些。
嘿,你还别不信,下午卫生所体检,你去看看就知道了。王大力挤眉弄眼。
下午两点,车间主任果然通知大家分批去卫生所体检。陈志远排在队伍中间,远远看见卫生所门口站着个穿白大褂的姑娘。她扎着简单的马尾辫,鼻梁上架着一副圆框眼镜,正低头翻看体检表。
下一个。她的声音清亮,像山涧的泉水。
陈志远走到跟前,递上体检表。她抬头看了一眼,镜片后的眼睛弯成了月牙:陈技术员是吧我是新来的厂医苏静。
陈志远愣了一下,没想到她会认识自己。苏静似乎看出了他的疑惑,笑着说:厂里光荣榜上有你的照片,技术革新标兵呢。
体检过程中,陈志远注意到苏静的手指修长白皙,动作却很利落。听诊器贴在他后背时,他不由自主地绷紧了身体。
放松,呼吸。苏静的声音很近,带着淡淡的消毒水味和一丝若有若无的茉莉花香。
体检结束后,陈志远鬼使神差地在卫生所门口多站了一会儿。透过窗户,他看见苏静正在整理档案,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她身上,为她镀上一层金边。
陈技术员还有事苏静突然抬头,正好对上他的目光。
陈志远耳根一热:没。。。没什么,就是你这里有《十月》杂志吗
苏静眼睛一亮:你也看《十月》最新一期我刚好带来了。
就这样,他们因为一本文学杂志熟络起来。陈志远发现苏静不仅是个好医生,还读过许多书,对当下流行的文学作品如数家珍。而苏静则惊讶于这个整天与机器打交道的技术员,谈起陀思妥耶夫斯基时眼中闪烁的光芒。
一个月后的周末,陈志远鼓起勇气邀请苏静去工人文化宫看电影。那是部苏联老片子《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影院里坐满了年轻工人。黑暗中,陈志远的手几次想碰触苏静的手,最终却只是紧张地攥住了自己的衣角。
电影散场后,他们沿着厂区后面的小河散步。春风吹皱水面,也吹乱了苏静的刘海。陈志远突然停下脚步:苏静,我。。。我有话想对你说。
苏静转过身,月光下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就在这时,一辆凤凰牌自行车猛地刹在他们面前。
苏医生,好巧啊!来人穿着笔挺的的确良衬衫,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是厂宣传科的林卫国。
陈志远认得他,厂长的侄子,有名的厂草。据说他父亲是市里的干部,家里条件很好。
林干事。苏静礼貌地点头。
林卫国看都没看陈志远一眼:苏医生,下周末文化宫有交谊舞会,我能请你当舞伴吗
苏静略显尴尬地看了陈志远一眼:这个我可能没空。
没关系,我等你答复。林卫国潇洒地挥挥手,骑车离去前意味深长地瞥了陈志远一眼。
回家的路上,陈志远沉默不语。苏静轻声说:志远,你刚才想说什么
陈志远摇摇头:没什么,就是那本《平凡的世界》你看完了吗
苏静眼中闪过一丝失望:看完了,明天带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