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村长你拿回去,给家里婆娘孩子尝尝鲜。”
李茂看着宋玉递过来的那块肉,眼睛都直了。
他心里跟明镜似的,这才是宋玉真正给他的“好处”。
嘴上说着让他帮忙卖肉,实际上这块肉就是酬劳,而且是远超普通跑腿费的丰厚酬劳。
这宋兄弟,办事敞亮!
他不再推辞,咧开嘴,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双手接过那块沉甸甸的猪肉:“那……那我就不跟宋兄弟你客气了!
多谢!多谢!”他掂了掂手里的肉,喜滋滋道,“这野猪肉,香得很!
镇上那些大户人家的老爷太太们,就好这一口!保管能卖个好价钱!”
宋玉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
李茂把那块属于自己的猪肉小心翼翼地放到一旁。
脸上的笑容却渐渐收敛了些,神色也变得郑重起来:“宋兄弟,我今天过来,除了这事,还有个更要紧的事得跟你说一声。”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几分:“镇上衙门的人,估摸着就这一两天,就要下来收秋税了。”
宋玉磨刀的动作顿了顿,眉梢几不可察地微微动了一下。
“收税?”
“是啊。”李茂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愁苦和无奈,“年年都这样,躲是躲不过去的。
今年带队的,还是那个张三老油条,听说还带了个新来的愣头青王二。
那个张三,可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狠角色,难缠得很。”
他警惕地左右看了看,确认院外没人,才压低了声音,凑近宋玉道:“咱们这儿啊,如今行的是‘两季定额税’。
夏税,主要是收青苗钱,按各家各户的人头数、田地亩数折算成铜钱,有时候也搭着收点杂粮。
到了秋后,才是大头,主要征收谷米粮食。听着这法子简单明了,可里面的道道儿多着呢!”
“朝廷的规矩是死的,可底下那些跑腿办差的人是活的呀!”李茂压着嗓子,语气里带着几分愤懑。
“他们那些人一下来,头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地看光景。
谁家米缸里米多,谁家院子里鸡鸭肥,他们心里都跟明镜似的,有数着呢。
这税额,明面上说是有定数的,可他们总有法子让你多掏点出来。”
“就说这田亩,你家明明只有二亩薄田,他大笔一挥,就能给你记成三亩。
你家明明只有两个能下地的丁口,他张口就能给你算成三个。
你要是敢去跟他理论,他就说册子上就是这么记的,是前几年传下来的旧档,改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