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的脸色愈发阴沉,突然开口打断争吵:张立,昨晚客户临时检查,你为什么不第一时间通知技术组如果零件真有问题,整个项目都会泡汤!张立额头上的汗珠滴落在工装上,他支吾着:我……我以为能自己解决……
王强冷笑一声:解决你连基础设备故障都判断不出来,上次加工中心停机,要不是我及时维修,现在咱们都得吃不了兜着走!车间里的机器轰鸣声此时仿佛都弱了下去,只剩下张立急促的呼吸声。
4
就在张立孤立无援时,角落里突然传来一个声音:主任,其实张立平时也帮过大家不少忙……说话的是新入职的小吴,张立像抓住救命稻草般投去感激的目光。但小吴紧接着说:不过,他不该把别人的功劳往自己身上揽。前几天我调试设备,明明是王强手把手教我,结果张哥却跟主任说是他指导的。
这番话让张立最后的侥幸也破灭了。主任揉了揉太阳穴,语气冰冷:张立,明天你去人事部一趟,写份详细检讨。这次的事,厂里会严肃处理。说完,转身离开了车间。
5
夜幕再次降临,车间里只剩下张立一个人。他瘫坐在工位上,盯着自己空荡荡的储物柜,往日精心营造的能人形象此刻支离破碎。手机突然震动,是老家母亲发来的消息:儿子,听说你们厂最近效益好,别太累着自己。张立看着屏幕,喉咙发紧,第一次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懊悔。
走廊传来脚步声,张立慌忙擦了擦眼角,却看到王强提着工具箱走了进来。愣着干什么,这批订单后续还有维护工作。王强把备用零件扔给他,别总想着投机取巧,技术这东西,偷是偷不来的。
6
接下来的日子,张立仿佛变了个人。他不再躲清闲,主动申请跟着王强学习设备维修。当新的订单任务下达,他默默领走最难的部分,在机床前一待就是几个小时。有次调试精密零件时,他连续三次都没达到标准,急得额头青筋暴起。李芳路过,把测量技巧和经验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他。
张立红着眼眶道谢,李芳却摆摆手:好好学,别再让大家失望。这些天,他渐渐明白,工友们并非不愿帮他,只是厌恶他的自私与虚伪。
7
三个月后,车间迎来一次重大技术升级,需要调试新引进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张立主动找到主任,提出参与调试工作。起初,大家都对他持怀疑态度,直到他连续一周泡在车间,对照图纸研究参数,和技术组反复试验。有天凌晨三点,他发现一个程序漏洞,兴奋地拉着王强验证,最终成功解决问题。
当新设备顺利投产,主任在例会上表扬道:这次张立的表现值得肯定,希望大家都能像他一样,把心思用在技术提升上。散会后,张立看着围过来祝贺的工友,眼眶发热,这是他第一次凭借真本事获得认可。
8
然而,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厂里突然传出要裁员的消息。车间里人心惶惶,张立找到主任:如果真要裁员,能不能优先考虑我以前的过错现在的我能独立完成很多工作,也带新人教技术……主任看着他真诚的眼神,沉默片刻:先做好手头的事,裁员名单还没确定。
那段时间,张立白天指导新员工操作设备,晚上研究工艺改进方案。他把自己摸索出的加工技巧写成手册,分享给所有工友。老周看着他忙碌的身影,递来一瓶水:小子,要是真裁员,我第一个替你求情。
9
裁员名单公布那天,车间所有人都松了口气——名单里没有张立。主任在晨会上说:这次裁员,我们优先保留真正为车间付出的人。张立这半年的转变,大家有目共睹。下班后,工友们自发组织聚餐,饭桌上,张立举起酒杯:以前是我糊涂,谢谢大家给我改过的机会。
酒过三巡,王强拍着他的肩膀:以后别再当‘老狐狸’了,咱们车间不需要耍心眼的人,只需要踏实干活的兄弟。张立重重地点头,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亮了他坚定的眼神。
10
时光流转,机械厂三号车间依旧忙碌如初。张立成了车间里的技术骨干,带出来的徒弟个个技术过硬。偶尔有新员工问起老狐狸的外号,老周就会笑着说:那是只改过自新的‘狐狸’,现在比谁都靠谱!而张立听到这些,总是摸摸后脑勺,憨厚地笑笑,继续埋头钻研新的技术难题。